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13课辛亥革命背景VIP免费

第13课辛亥革命背景_第1页
1/10
第13课辛亥革命背景_第2页
2/10
第13课辛亥革命背景_第3页
3/10
第四单元第13课课标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历史意义.果实被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一、革命兴起的背景二、革命爆发——武昌起义(革命进程)三★革命成果(高潮)⒈中华民国的成立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四、辛亥革命结局及其原因五★辛亥革命的评价(功绩、局限性、教训)辛亥革命知识梳理部分一、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⒈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洋人朝廷9.四川保路运动—(有利时机)自主学习,熟悉教材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5.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群体的壮大6.西学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7.一系列革命团体(兴\华\光)与政党--同盟会的成立8.革命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争取新军4.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决定中国发展方向的因素)3.清末新政(包括预备立宪)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联系太平天国与以往政权更替?2.列强的侵略加剧清末新政(1901—1911)(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那拉氏变法)晚晴政府有三次改革?1.目的:缓和矛盾、取悦列强、遏制革命、笼络上层。(统治)2.内容:⑸政治:⑴军事:编练新军(核心)——后果,北洋军阀崛起⑶文教: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⑵经济:奖励实业:经济自由制度(与前比较)⑷法律:学习西方法律制度.如《大清民事诉讼…》等前期:改官制,整吏治:如精简官员、停捐纳后期:主题:政治体制改革:预备立宪3.评价:⑴主观目的的反动性⑵本质的落后性:中体西用(新瓶装旧酒)⑶客观上的进步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多角度)⑷实际作用的背离性:培养了掘墓人;立宪是骗局1.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A.18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忘山庐日记》C2.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B3.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C你的地盘我做主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无耻无能民族危机,清腐败—侵华工具预备立宪(1905—1911年)1.背景:立宪派的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日俄战争;(清、督抚、立宪派的各自打算)2.过程1905年:五大臣出国考察1906年,回国提出立宪有三大好处:皇位永保;外患渐轻;内乱可弥.可以预备立宪.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1910年:资政院与咨议局(选举,政治民主化)1911:内阁成立,但是皇族内阁3.结果: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内部分化,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4.进步意义: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是封建专制政体向资产阶级政体的过渡(半新半旧).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10)(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与以往封建王朝的根本不同。(4分)答案:(1)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请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10分)(2)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用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13课辛亥革命背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