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习题一第一章绪言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2、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3、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二、选择题:1.药物是(B)A纠正机体生理紊乱的化学物质B能用于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C能干扰机体细胞代谢的化学物质D用于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E对机体的滋补、营养作用的化学物质2.药理学主要研究(E)A药物理论BC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体对药物的作D用E药物和机体的相互作用3.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A药物理论BC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B)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体对药物的作用E药物和机体的相互作用4.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A药物理论BC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D)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体对药物的作用E药物和机体的相互作用三、多项选择:1.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有(DEA药物的含量)B药物的鉴定C药物的制作E药动学2.新药的研究三个过程有(A临床前研究C毒性实验E药效学实验ABD药效学临床研究售后调研章药物代谢动力学、单项选择:A型题:⒈关于口服给药错误的描述是:A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C口服给药不适用于首过消除多的药物E口服给药不适用于对胃刺激大的药物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口服吸收最快口服给药不适用于昏迷病人⒉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C)A永久性B对药物的作用没有影响分布加快(B⒊不直接产生药效的药物是:与血浆A经肝脏代谢了的药物BD到达膀胱的药物可逆性D加速肾小球滤过E体内蛋白结合了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C在血循环中的药物4.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不包.括..:(D)A药物本身的理化性C机体的屏障质细胞膜两侧的pHA)D主动转运E以上都不是D应用剂量⒌细胞膜对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是:(A单纯扩散B过滤C易化扩散⒍生物利用度是口服药物:(EA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份量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份量吸收进入体内的速度C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份量E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和速度⒎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DA50%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所需要的时间C药物从血浆中消失所需时间的一半B50%药物生物转化所需要的时间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50%药物从体内排出所需要的时间C)⒏一般来说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A解离多,易通过生物膜解离少,不易通过生物膜C解离多,不易通过生物膜解D解离少,易通过生物膜离多少与酸碱性无关⒐药物在肝内代谢后都:(C)C极性增高D毒性减小E分子量减小会A毒性消失B经胆汁排泄⒑药物的消除速度可决定药物作用的:(⒒药物吸收达血药浓度峰值时意味着:(D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B)A起效快慢B强度与持续时间C不良反应的大小D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E最大效应D)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C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⒓某弱酸性药物中毒时,为促进其排泄最好采用:(B)A酸化尿液B碱化尿液C调至中性D与尿液pH无关E饮水13.以近似血浆t1/2的时间间隔给药,为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则应将首剂:(B)A增加半倍B加倍剂量C增加3倍D14.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BA通透性B吸收C分布D转化E15.药物首关消除可发生于下列何种给药后:(EA舌下B直肠C肌肉注射D吸入E16.药物的t1/2是指:(A)增加4倍E不必增加)代谢)口服A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B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时间C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小时D位为克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所需剂量17.某催眠药的t1/2为1小时,给予100mg剂量后,病人在体内药物只剩12.5mg时便清醒过来,该病人睡了:(B)A2hB3hC4hD5hE0.5h18.药物的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B)A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B在靶器官的浓度大小C药物排泄的速率大小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之高低E以上都对19.一次静注给药后约经过几个血浆t1/2可自机体排出达95%以上:(C)A3个B4个C5个D6个E7个20.弱酸性药物与抗酸药物同服时,比单用该弱酸性药物:A在胃中解离增多,自胃吸收增多C在胃中解离减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