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第四次周考一、选择题(12×4=48分)(2009年高考宁夏卷)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1-3题。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2.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3.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2012年高考真题重庆卷)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4.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湖泊水D.冰雪融水下表为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完成5~6题。5.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A.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B.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6.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A.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C.径流量都主要受降水量影响D.夏季均出现丰水期河流长度(mm)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甲109022661乙5416240.14丙4411184.6丁342027090.16图4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域图。读图,完成7~8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地区最大高差至少有4000mB.位于我国农牧过渡带,生态脆弱C.位于中温带,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D.河流以夏汛为主,有结冰期8.下列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大,等高线密集,更易发生滑坡、泥石流B.丙地可以观察到乙地和甲地C.乙地坡度更陡,更易发生滑坡、泥石流D.乙地降水量更集中,更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按雨季的时间可分为:夏秋雨区、夏雨集中区、春冬阴雨区、夏半年多雨区和全年干旱多晴区。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读图,完成9~11题。9.图中A地区的雨季类型为()A.全年干旱区B.夏半年多雨区C.夏雨集中区D.春冬阴雨区10.图中B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A.受西南季风影响B.受高压脊的影响C.受超强台风影响D.受对流雨的影响11.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A.水源B.土壤C.地形D.人类活动水分盈亏指数是农业生产监测的重要指标。在不考虑灌溉的条件下,作物的水分盈亏指数计算公式是:作物水分盈亏指数=(有效降水量-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该指数为正表明水分有盈余,为负表明水分亏缺。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小麦水分盈亏指数空间分布图,图示区域小麦生长需水量南北方差异不大。读图,回答12题。12.说出该区域所处位置及影响该区域小麦水分盈亏指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汉江流域降水B.黄土高原气温C.赣江流域气温D.淮河流域降水二、综合题(52分)(2009年高考安徽卷)1、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温24.6℃。(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12345678910111241°00′N42°00′N41°30′N100100200200100300200300300400300500500河流600图例200等高线/m123°00′EA123°30′E124°00′E我国某地区略图(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2.读“我国某河道纵剖面图”与流量变化图,回答有关问题。(1)判断该河流是我国的()A.长江B.黄河C.澜沧江D.雅鲁藏布江(2)在图中A、B、C河段中,水量最大的是_________,其水源补给以_________为主;水量最小的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