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第1页共120页一、谈话引入,品尝《春望》同学们,在我国诗坛上有一位诗人与李白齐名,被尊为“诗圣”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他是谁?你对杜甫了解多少?能背一首他的诗吗?老师进行主动点评:诗中或写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或表现出一个悠闲、自由的杜甫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无限宠爱,或体现杜甫关切时事、斗争题材的诗数量很大,或表现杜甫珍爱亲情等反映诗人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其诗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一些佳篇名句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如《望岳》中最终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第2页共120页小”成为许多人的座佑铭;揭示统治阶级腐败和人民苦难的警世之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师和你们一样,也特别喜爱杜甫的诗。《春望》就是其中的一首。老师出示《春望》及注释,并自己乐读。同学们,从诗中你体会到杜甫当时怎样的心境?老师概括:这是诗人目睹从前都城长安城垣破败。杂草繁芜的凄凉春景而创作的表现诗人面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生气和对安史叛年暴行的无比痛恨。第3页共120页大家知道“安史之乱”吗?请学生来谈一谈。(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指的是安禄山,史悬明反叛唐玄宗的一次内乱)老师出示课件并讲解并描述: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述“安史叛年十年残暴,每到一处就抢掠民财,烧毁房屋甚至把杀人当作儿戏,叛军进入长安后,大抢3天,长安成了一片火海。在安禄山军队的暴行下,黄河中下游的很多城镇村庄变成了一片瓦砾废墟。诗人杜甫为了躲避战乱,才流离失所,贫困潦倒,而且一家人的生命时常受到威逼,此时的杜甫内心充斥着无尽的担忧和无限的渴望第4页共120页他在期盼着什么呢?平静安史之乱,早日返回家乡点评:谁说杜甫“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今日你就是杜甫的知音最终,公元763年,唐王朝的军队先后收复了河南河北,持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被彻底平静,欣喜若狂的杜甫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储蓄蕴藉的诗风,以轻愉快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喜闻乐见的七律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5页共120页1、释题:(老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然后解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闻”“听说”,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的改变,诗中还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擅长发觉,那“河南河北”指的是哪里?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不是的,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依据地。2、导读:下面让我们练读这首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准字音,尤其要读准诗中的几处地名。指名读,“漫卷”读juǎn,体会为什么这样读,“卷”,动词,第6页共120页卷起来之意,我们一起读;“妻子”的“子”为什么不读轻声,“子”指孩子,有实在意义,这是古今词义的改变,我们一起读,还有“青春”,不同于“青春年华”,而是指春天的景物,我们一起读。太棒啦!这都是我们读出来的学问啊!你们说读好吗?读书真好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探究这首诗的意思和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然后在班内相互沟通,合作学习,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位同学体会深刻,哪个小组汇报精确,看谁能够走进宏大爱国诗人杜甫的心灵深处。3、析句第7页共120页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合作学习后汇报,老师适时抓重点词句加强理解。“初闻涕泪”中的“泪”与《春望》中“惑时花溅泪”的“泪”有什么不同?前者是春极而泣,后者是哀痛的泪。“初闻涕泪满衣裳”意思是“刚一听到这个喜讯,就激烈的泪如雨下,泪水把衣服都打湿了”这么长的话在诗中仅短短几个字,可见诗句精练,意蕴丰富能这样喜极而泣,那将是多么的兴奋啊!谁来读?“漫卷”即胡乱的整理,这对于一位酷爱读书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描写,体现杜甫奇妙的创作手法,此时的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