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达比加群酯致老年房颤患者相关凝血指标改变2例侯晓平;魏璇;李妍妍【摘要】病例1:1例78岁女性患者,因脑梗死、心房颤动口服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初始剂量110mg,bid,治疗前凝血四项均正常.服药5d后及其后多次复查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最长147s(正常上限21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轻度延长或正常高限,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正常,患者出现皮下出血.停药3d后测TT、APTT正常,恢复服药后TT、APTT再度延长.达比加群酯减至55mg,qd,TT延长缩短至62.2s,APTT正常.病例2:1例71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房颤口服达比加群酯150mg,bid抗凝治疗.1个月后查PT13.3s略延长,APTT延长47.3s,TT>60s明显延长,INR、FIB正常.停用达比加群酯5d后查PT、APTT、TT均正常.该2例患者均于口服达比加群酯后出现TT、APTT延长,且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病例1提示TT、APTT延长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提示TT、APTT或许可以作为监测达比加群药物作用的指标,其结论仍需大规模的研究加以验证.【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年(卷),期】2016(013)001【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达比加群酯;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凝血酶时间;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作者】侯晓平;魏璇;李妍妍【作者单位】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北京100142;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北京100142;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北京1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病例1:患者,女性,78岁,因“突发言语欠流利、右侧肢体活动欠佳10h余”于2014年3月21日急诊入某医院。既往于2013年初发现心房颤动,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美托洛尔等治疗。入院查体为房颤心律,右侧轻度中枢型面瘫,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头颅MRI显示左侧分水岭脑梗死、脑干梗死;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肾功能、凝血四项均正常,肝功能球蛋白18.8g·L-1减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5IU·L-1、谷氨酰转移酶(GGT)58IU·L-1略增高,血胆红素正常,同型半胱氨酸(HCY)16.4μmol·L-1;心脏超声:左房前后径39mm,LVEF0.45,E/A<1,主动脉瓣钙化,二尖瓣、三尖瓣中等量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血管造影显示颅内、颈部动脉硬化性改变,局部管腔轻度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入院后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3月27日查凝血四项正常,给予口服达比加群酯[泰毕全(Pradaxa),柏林格殷格翰公司,批号不详]110mg,bid抗凝治疗。5d后(4月2日)复查凝血四项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轻度延长45.2s(正常上限43.5s),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147s(正常上限21s),未予处理。4月5日复查APTT50.7s延长较前明显,TT仍明显延长146.1s。4月6日患者停止静脉输液出院,继续口服达比加群酯。其后至5月26日50d内,在空军总医院门诊2次复查凝血四项均显示TT明显延长>60s(正常上限18s),APTT轻度延长或接近正常上限36.6~46.7s(正常上限38.4s)。5月26日患者额部、下肢皮肤出现多处瘀斑,遂停用达比加群酯,3d后(5月29日)复查凝血四项正常。随后患者再次服用达比加群酯(110mg,qd),6月19日复查凝血四项TT再度明显延长>60s,APTT轻度延长至39.9s,遂将达比加群酯减量至55mg,qd,复查TT延长缩短至55s,12周后复查TT62.2s,APTT35.5s。在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过程中,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曾有两次略高于正常上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病程中5次检测血液生化显示血糖、血脂正常,尿素氮轻度增高(6.9~8.7mmol·L-1),仅1次肌酐增高122μmol·L-1(eGFR39mL·min-1),ALT增高74IU·L-1,余均为正常。病例2:患者,男性,71岁,因“阵发性心悸10余年”于2014年6月22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因“阵发性心悸”在上海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心房扑动”,2006年起口服阿司匹林。此次入院前1个月改服达比加群酯[泰毕全(Pradaxa),柏林格殷格翰公司,批号不详]150mg,bid抗凝治疗,为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入院。既往患2型糖尿病、肺间质纤维化,结肠癌术后9年。入院体检心律齐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