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傲慢与偏见》读后感《高傲与偏见》读后感(精选15篇)细细品尝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肯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很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傲与偏见》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傲与偏见》读后感1初读《高傲与偏见》还是在初中,当时不仅是为达西和伊丽莎白第1页共115页的爱情故事而着迷,更是被真实好玩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和漂亮的田园风光所吸引。几年之后,再此翻阅,对书中所呈现的社会大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的理解。《高傲与偏见》写于18世纪后期,此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社会各阶级之间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冲突,但作者简·奥斯汀并没有通过描写大规模运动之类的来呈现这些社会冲突,而是选择在她生活的英国乡村这个小环境下,描写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彬格莱,丽迪雅与威克汉姆,卡洛蒂与柯林斯这四桩婚事,表达自己的婚姻观,通过讽刺经济利益对人们恋爱和婚姻的影响来呈现社会冲突。最令我印象第2页共115页深刻的是故事起先时,自私势力的贝内特太太对彬格莱的吹捧,她重点不在于品德,外貌,学识等,而是兴奋于彬格莱5000英镑的年收入,这是多么滑稽可笑啊。还有威克汉姆为了钱财诱骗达西的妹妹私奔,从这些小切入点就可以深刻反映出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达西的高傲究竟从何而来?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他出身优越,相貌仪表堂堂,年收入又颇高。而我认为,这是由当时的阶级冲突确定的。在第一次舞会上达西不情愿与乡村的姑娘们跳舞,看不起她们其中的任何一个,甚至漂亮的伊丽莎白也被他拒绝。到后来达西和彬格莱的姐姐对简与彬格莱婚事的阻挡以及独断专行、自私自利的凯瑟琳第3页共115页夫人对伊丽莎白与达西婚事的阻挠。所谓的“上流社会”对在乡村生活的中产阶级的卑视,特殊是柯林斯对凯瑟琳夫人那阿谀奉承,虚伪愚蠢,奴颜媚骨的惺惺作态,无一不反映出阶级差距造成的深刻影响而作者简·奥斯汀本人是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一员,并且终身未婚,书中描写的社会生活状态正是对她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显明的时代性。这本书描写的社会生活非常好玩,人物更是性格各异,活灵活现我最喜爱的是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作者心中完备女性的化身,她的美貌虽不及姐姐简,但她具有过人的胆识和果敢的气概。柯林斯为了第4页共115页更天经地义地继承贝内特家的遗产,于是向漂亮的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理智地推断自己的情感,坚决地拒绝了求婚。在凯瑟琳夫人来询问她与达西的婚事时,她不惧地位的悬殊,阶级的差距,英勇的表达自己的内心。这些片段都使我不由自主的喜爱上了伊丽莎白。但同时她的偏见也使她和达西的感情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常说:不行以貌取人。但其实在生活中这一点很难做到,就像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一样,威克汉姆军官,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与达西的高傲,不善言辞比起来,的确表面上要好许多。谁又能想到这位英俊的军官竟然是个以怨报德的无赖赌徒,而看似冷血的达西却第5页共115页是个和善助人的绅士?就连聪慧的伊丽莎白也被威克汉姆光鲜的外表给骗到了,听信谗言对达西产生偏见。这也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在了解挚友时,万万不行被外表所迷惑,要深化了解其人格,从多方面了解挚友。并且,挚友要自己去感受,从第三方了解到的状况并不肯定是真实的。男主角达西也非常有特性,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化,他慷慨大方,助人为善,是英国贵族的典范。他面冷心热,虽然看起来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他的内心充溢了爱与慈爱。在威克汉姆挥霍完遗产,想拐骗他的妹妹离家出走从而获得金钱的状况下,达西还能第6页共115页宽容大度的宽恕他,并且赐予他金钱,实在是仁至义尽。达西在被伊丽莎白拒绝后,了解到了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雅和威克汉姆私奔,在贝内特家面临危机的时刻,他不计前嫌,亲自到伦敦与伊丽莎白的舅舅一起找寻丽迪雅并商议计策解决问题。而这一切他都没有告知伊丽莎白,这种不求回报的爱深深打动了我。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达西的高傲他最大的缺点,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不仅倾吐出他对伊丽莎白的仰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