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拉贝日记》观后感《拉贝日记》观后感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信任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是时候仔细地写好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不会一模一样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拉贝日记》观后感,欢迎阅读与保藏。《拉贝日记》观后感1夜晚里想起他,还不想睡,等待他来到我思想的梦里。我并不胆怯想起了解他的那个夜晚,反而是记忆犹新,让我不断的回想。想第1页共12页什么?想,他一个德国人,远渡重洋,来贫困的中国工作近半生?想,他为什么把自己的子女留在中国,在这里落脚扎根?想,他为什么不回到祖国的身边,莫非他不思念自己的祖国吗?难到他不思念自己的父亲母亲吗?为什么他置自己的平安于不顾,偏偏要留在异国呢?这样的回想,勾起了尘封多年的往事,那一段不堪回首的,令人捶胸顿足的岁月,而他就是被人称为济难扶危,佛心侠骨的活菩萨------约翰拉贝。约翰拉贝先生1882年生于德国汉堡,20xx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来到中国经商。他和他的家人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拉贝先生的子女及外孙子女第2页共12页均诞生在中国,并且扎根于中国,我认为能让他们留在中国出了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与传承的民族道德观深深地吸引了拉贝先生,还有源自他身上对中国,世界乃至宇宙苍生的无限感怀与侠骨柔肠。让他无所顾忌的留在了中国,留在了南京。这个曾经再1937年至1938年发生过灾难的地方。在这个时期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留下的对中国百姓最为发指的一刀,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头颅,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运。这一刀是无耻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一刀,日本人的行为是对生命的不敬重,是对中华民族圣灵的亵渎,这种行为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唾弃和指责。约翰先生的《拉贝日记》是对日军暴行的描第3页共12页写,也是对日军残酷暴行的无情揭露,该影片以约翰拉贝先生的视角让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毫无人性的灭亡残杀。虽然面对的是无情的`绝杀,但是拉贝先生为了挽救那些屠刀下的百姓,拉贝先生和他的伙伴们不顾个人的劝慰,共同联合起来建立了平安区来保卫无辜的百姓。他们设立的平安区为大约二十五万中国平民,供应了短暂栖身的场所。拉贝先生以这样爱的方式爱护中国人的生命。中国有句谚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拉贝先生就连二十万人的生命,是当之无愧的活菩萨。从历史中,我们知道拉贝先生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也深深的爱着拉贝先生约翰拉贝先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华第4页共12页民族最为真挚的挚友。他济难扶危,佛心侠骨共祝天麻,他用实际行动呈现了人世间最宏大的,最淳朴的爱是怎样的!《拉贝日记》观后感2《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长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多数的魂魄。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约翰·拉贝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推为南京平安第5页共12页区主席。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以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平安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挽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扞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1号院子内,写下了闻名的《拉贝日记》。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特别详细、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在清理平安区时,我们发觉有很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第6页共12页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揭发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对他国民众生命的无视。“1937年1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个老百姓眼珠都烧出来了……整个头给烧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一个细微环节写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的践踏,表现了拉贝先生对中国民众的怜悯。“1月3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唯恐有20xx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特别残忍的,而且肯定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20xx平民被打死。第7页共12页1月6日:克罗格望见汉中门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