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1教学目标第1页共192页学问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过程与方法:读一读,整体感知;议一议,了解内容;演一演,加深理解。情感、看法、价值观: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第2页共192页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学会用韵诗文比照的方法学习古诗。3.初步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教法学法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备统一。基于此,我打算采纳的教法是谈话法,探讨法和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育他们的想象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学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第3页共192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详细的学法是比较法、探讨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第4页共192页3.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读通课文,会写生字,理解“佳节、倍思亲、忆、独”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体验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展示目标1.相识“佳节”同学们,你们喜爱过节吗?喜爱过什么样的节日?为什么呢?我们常把美妙的节日称为佳节。(板书:佳节,并学习讲解)我们常常第5页共192页见到“欢庆佳节”的标语,你知道一般指哪些节日吗?2.每当佳节来临,你最希望的是什么呢?3.但是,有位诗人在佳节来临时,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读题。把“思”字用红笔写。问:老师为什么这个“思”字写成红色的。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对,心田。从心田里发出的声音才是最真、最美的声音,让我们专心里的声音来读课题4.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理解课题。理解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第6页共192页(课文中的佳节是什么节日?谁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倍思亲?)5.这些问题,你准备怎么解决呢?二、读诗学文,分步达标一读课文,相识作者和文包诗的特点1.我们就带着刚才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找到哪些答案?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发觉?相机讲解:(1)这个节日指的是什么节?(重阳节)学习多音字:重,并第7页共192页学写,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登高望远,饮菊花酒,身插茱萸?)(2)介绍作者要读懂一首诗,就要先了解作者,那你知道诗人王维吗?你以前背过他的什么诗呢?(鹿柴、送元二使安西)是啊,王维是唐代闻名的诗人。人们赞扬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再次相识文包诗读了课文,你发觉这一篇课文的结构跟以前学过的什么课文有点类似呢?(《咏华山》《母亲的恩情》)像课文这样,先写故事再引第8页共192页出和这个故事有关的诗句,叫文包诗。二读课文,通文解字1.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1)读准字音,留意生字词的读音(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上小问号。(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察。出示词语:你标出的词语在这里面出现了吗?佳节一年一度重阳节第9页共192页情景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家家户户兄弟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望眺异乡天各一方思绪万千3.指名读,正音,兴:兴奋,读第四声质疑:有哪些词语是你不理解的?4.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里,信任你们也能把它读好,自己读一读。在小组里选择你们喜爱的方式读一读。哪个小组情愿读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