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国演义读书随笔三国演义读书随笔在学习和工作中,应当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的创作特别随意,不须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须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国演义读书随笔1假如说刘备是仁义的化身,救万民于水火而礼贤下士平易近人,第1页共23页那么诸葛亮则是才智的化身,火烧赤壁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部《三国演义》成就了几个经典角色,也让千百年来的读者形成了尊刘贬曹的思维定式。可是,真正的历史是我们了解的那样吗?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是小说家、史官融合了个人情感甚至政治阴谋的历史人们只看到诸葛亮的才智和宏大,看到他的阴谋和罪恶了吗?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一出山,就连续制造类“博望坡纵火案”、“新野纵火案”及著名于天下的“赤壁大战纵火案”。千里之中,狼烟滚滚,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儒以仁治天下,诸葛亮一介儒士,却为了军事利益对士兵和百姓下此毒手,令人发指。更令百姓所第2页共23页苦的是,赤壁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成,此后战火绵延,乱世因为赤壁大战始终延长了六十余年。诸葛亮首次提出“天下三分”时,尚在隆中与刘备饮酒作对,他早知这一点,却没有阻挡分裂,加速统一反而助刘备夺荆州,篡西蜀,把他的自家兄弟们赶下台,让百姓们苦不堪言,这莫非是“仁义”之人的所作所为吗?(刘备先背叛袁绍,再背叛曹操,他也是个反复之人。)进入蜀中安家立命的诸葛丞相并没有就此收手,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是他犯罪的证据。让我们看一看丞相是怎样治国的:蜀国总人口96万,带甲士兵10万,官4万。官兵:百姓=1:6,也就是六名百姓第3页共23页(包括老弱妇孺)供给一名官兵,如此暴举,连灭亡人性的_和东条英机也甘拜下风。可就在此种状况下,诸葛亮还要吩咐夹带着老弱病残的军队挥师南下,六举北出。据统计,东汉末年全国人口5648万,而到了公元263年魏灭蜀时,全国人口仅存767万。这是中华历最为惨痛的人口丢失。曹操诗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正是对当时百姓遭战火荼毒惨状的生动描绘。就连一向贬曹尊刘的罗贯中也在《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后写道:“瘴烟之内,阴鬼多数”,反观诸葛丞相,他有过悔改之心吗?没有,他为了一纸《出师表》的千古流芳,不惜牺牲百姓,为自己铺上了流血的仕途。第4页共23页大刀阔斧希望大下一片江山的诸葛丞相一面扬言“王业不偏安”一面还要除掉阻碍自己事业的“碍眼同僚”,比如李严。李严的下场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清除地看到。殊不知这样的下场也是诸葛亮希望看到的?自入蜀以来,刘备团体一下分为两派势力。一派是跟刘备打天下的荆州集团,一派是长年居于川中的原蜀集团。原蜀集团的代表就是李严。为了把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诸葛亮大力排挤原蜀集团而使荆州集团独大,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两位顾命大臣,却屡遭排挤,最终以误报吴国入侵的军务大罪由丞相独断处决,后主刘禅连过问的机会都没有。诸葛亮处决李严之后,还假惺惺第5页共23页地提拔一下李严之子李丰以慰军心,生怕自己所作所为惹人非议。而他治蜀期间,百官皆设,独独不设史官。陈寿《三国志》载:“国不置史,注记无官。”光线万丈的诸葛丞相不行能不希望有史官多记他的高尚人格,聪慧才智,而他此举又是为了掩饰什么历史真相呢?而对于始终赤胆忠心跟随刘备的简雍,资格比诸葛亮还老,为何找不到关于他后半生的半点文字记载呢?还有关羽、马谡之死,也真的如此单纯吗?三国演义读书随笔2《三国演义》原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来的《三国演义》第6页共23页是后人的简写。《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主要说了三国时期的魏国,蜀国,吴国三个国家的相互斗争,为抢夺地盘,争当国家霸主,作者用了特别具体的描述三国大开杀戒的一场场恶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两百多个人物,其中作为胜利的人物有大名鼎鼎的孔明;阴谋多端的无耻小人----曹操;威严凛凛的关云长;智勇双全的刘备等大小将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人还是关云长,他身长九尺,声若巨雷,丹凤眼,威严凛凛,相貌堂堂,刮骨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