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等边三角形(执教老师:谭月玲)1课题:等边三角形2知识目标:(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等边三角形的相关判定方法判定等边三角形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相关的题目。情感目标:(1)通过等边三角形的学习,使同学们体会到正三角形的“稳健美”,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式的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同学们勇于探究的思考能力。数学素质培养目标:本课时学习的是等边三角形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的学习,通过探究分组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法,来探究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及其判定,培养了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3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判定方法难点: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过程;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变换与旋转变换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能够准确的判断等边三角形并用其性质解题。4教具:直尺、圆规、多媒体5教学方法:小组探究讨论、合作交流6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图片欣赏提问:生活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叫什么?我们是怎样定义它的?等边三角形定义:活动2: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边长是5厘米的等边三角形。问题: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它作为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文字表示几何表述推理证明性质2:性质3:活动3:小组讨论1、满足怎样条件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满足怎样条件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用定义判定:∵AB=AC=BC∴△ABC是等边三角形2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已知:求证:证明:3、____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已知:求证:证明:1三、巩固训练,强化新知教科书54页例题4(小组学习)例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交AB,AC于点D,E.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思考:本题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随堂练习:(1)教科书54页练习2(2)想一想: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测量活动中,测得∠APB=60°AP=BP=200cm,他们便得到了一个结论:池塘最长处不小于200cm.他们的结论对吗?(3)考考你:这是两个等边三角形,那么请移动三根火柴,将此图变成四个等边三角形.四课堂小结五、课堂检测1、下列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有两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A)1条(B)2条(C)3条(D)4条3、等边三角形中,高线、中线、角平分线共有()(A)3条(B)6条(C)9条(D)7条4、等边三角形ABC的周长等于21㎝,求:(1)各边的长;(2)各角的度数。5、△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是AB,BC,CA上的点(1)若AD=BE=CF,问三角形DEF是等边三角形吗?并证明。(2)若三角形DEF是等边三角形,问AD=BE=CF吗,并证明。2五、布置作业:练习册48页----49页六、课后思考题:已知△ABC中,AB=BC=CA,如果P是△ABC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PAB、△PBC、△PCA都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样的点P的位置共有几个?试一一画出。反思:本节课在教案设计时,我自我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有引入,有活动,有小组讨论,作业设计也由浅到深,很符合我们现在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上的过程当中就出现了问题,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主要问题还是在活动2学生操作和活动3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推理能力差,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这节内容,我并没有急于走形式把两个环节带过,而是花了些时间引导他们,虽然作为比赛课,最终的效果不好,但我觉得我没有让学生白上这节课。这节课我觉得失败之处还是忽略了备学生这一环节,因为是在其他学校上,所以没有了解学生情况,可见我们备考不能光想自己咋啥,要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才是主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