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教案《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化工作者,时常须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教案1教学过程:第1页共94页一、复习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1)各有哪三种量?(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3)哪两种量是改变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改变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2页共94页二、新授1、教学例5(1)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2)学生读题后,思索和探讨下面的问题: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依据什么推断的?③依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3)依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肯定,所以水费和用第3页共94页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4)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12.8/8=/108=12.8×10=128÷8=16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5)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第4页共94页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学问来解答,并沟通订正,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变更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3、教学例6(1)出示例6:书店运来一批书,假如每包20本,要捆18包。假如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2)学生依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索:题中已知两个量?什么是肯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思索后独立解答。第5页共94页(3)指名板演,全班评讲。4、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推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三、巩固练习1、教科书P61练习九第3、4题。学生读题后,先说说题中哪个量是肯定的,再独立进行解答。2、完成练习九第5、6、7题。四、总结用比例学问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第6页共94页《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教案2一、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用已学的圆柱体积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二)过程与方法经验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第7页共94页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加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所学学问合理敏捷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转化前后的沟通。三、教学打算每组一个矿泉水瓶(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6、7、8、9厘米),直尺。第8页共94页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板书:圆柱的体积。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分?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依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分为学习新知做好学问上的打算。(二)探究实践,体验转化过程第9页共94页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老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依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第10页共94页(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老师:须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