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五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化工作者,往往须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说课稿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学生已经学会干脆比较长短与高矮,对线段有了初步的相识,生第1页共59页活中,学生也积累了用(文具盒、铅笔等)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阅历。而数学中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计量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因此,本课作为计量单位的起始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发觉学生在尺子上或测量物体时,都有接触过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知道用尺可以测量物体,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并不清楚。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不知道怎么用长度单位,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来测量……那么本课怎样让学生对以上这些理解清楚,体现其“起始课”的特质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思索:一方面,我们该如何让学生体会“厘米”这个单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怎样相识厘米第2页共59页又怎样将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去。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依据对以上的理解与思索,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通过视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详细情境中体会“厘米”的重要性,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会画规定长度第3页共59页的线段,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与看法目标:培育学生初步的实践实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点:驾驭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1.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动身,实行第4页共59页了如下教法与学法:教法: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活动探究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说教学流程为了更好的发挥本节起始课的作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其次环节:课中敏学,驾驭新知。第三环节:课后应用,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敏悟单见附件2)比较一:第5页共59页小红小丽小红比小丽多2个引出“单位”,小强体会单位的重小明小强比小明少3颗要性。比较二:小挚友的身高差,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并揭示课题。其次环节:课中敏学,驾驭新知第6页共59页这个环节我分四个层次进行绽开。1.相识尺子尺子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重要工具。首先我出示一把特别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视察自己的尺子,看老师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过复原尺子,使学生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组成部分刻度线,数和单位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相识更深刻。2.相识1厘米相识1厘米是本节课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学时首先明确告知学生,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从0刻度到1刻度之第7页共59页间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觉每相邻两个数(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长1厘米,这样学生对1厘米的长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通过①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在刻度尺上(直尺、三角尺等)比划1厘米,有一个形象的直观感受,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②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棱长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渐渐抽出;③干脆比划1厘米的长;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厘米的物体。四个环节的操作,让学生的体验活动走向深刻,积累1厘米长度的量感阅历,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第8页共59页学到这儿,我让学生回顾相识1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并尝试小结。这个环节层层递进,既突出了重点,又逐步分散了难点,为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后续学习中做好铺垫。3.相识几厘米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已经相识1厘米。那么刻度0~刻度2是几厘米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