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经常须要打算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共享。《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第1页共184页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其次首古诗。这首诗是盛唐闻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写的一首喜闻乐见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挚友送行其深厚的情意,不言而喻。这首诗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愿。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以质疑、释疑为学习故事的主要方法,来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实力。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之间的深厚第2页共184页情意。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打算1、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教学流程: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第3页共184页1、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那些问题?(帮助学生理清送的是谁,谁在送,“使”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使”的意思。)3、说明诗题:王维送自己的好友元二出访安西。4、对于王维,你了解多少?出示课件: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外号“诗佛”。主要作品是山水诗,人们赞扬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第4页共184页二、初读感知,朗诵诗歌。1、出示古诗: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正音,同时理解难字字义:朝:早晨。舍:客舍:客店;另外一个音shě,舍得。更尽:再饮完。浥:潮湿。3、齐读古诗。4、配乐范读。(古琴:阳关三叠)第5页共184页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师生读,齐读(配乐)。5、试背。三、感悟古诗,了解环境:1、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诵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送别图”,请读前两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先想一想,同桌说,指名说。2)什么样的一幅画面?什么样的“柳色”是“新”的?(穿插指导朗读)3)客舍旁边还有别的事物,为什么单单只写柳树呢?第6页共184页2、相关古诗链接,引出相关的送别诗,来体会其中的送别之意。1)出示古诗: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解析“柳”与“留”谐音,感受其中隐含的挽留之意。(指第7页共184页导朗读:把对友人的挽留之情融入其中。)四、感受情感,体会意境:1、过渡:作者是怎样送别友人的呢?(读后两句)2、引读:作者做了什么事?(劝酒)劝了一杯吗?(许多杯)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更)3、点拨:“君”字的理解: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用在这里表现对友人的敬重。第8页共184页王维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劝酒呢?(其一,从“酒”和“久”的谐音入手,体会作者的挽留之意,希望相处的再许久一些;其二从“故人”入手,来理解怎样的挚友,体会知心、挚友、情深意重。)4、补充:其实,作者如此为挚友劝酒,还在于他去的地方,(出示课件),了解“安西”,体会路途的艰辛。5、补白:面对此情此景,王维再也忍不住了,他说“元二兄,”进行补充说话练习。6、品尝:“不舍”第9页共184页多少离别,多少牵挂,都化作了一句话,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你们已经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恋恋不舍)五、升华情感,拓展延长:1、指导朗读:元二就要启程了,让我们和王维一起,再送他一程吧。2、简介过渡:或许此次一别,还有可能会面;或许此次一别,将成永别,让我们一起来牢记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齐读)第10页共184页3、引入《阳关三叠》,观赏,再读,背诵。4、课外拓展:读其他离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之间的情深意重。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酷爱,培育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