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设计(定稿)(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库尔勒市第二小学王梅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及文中一些词语,会写14个字。2、熟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3、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4、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5、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抓住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三、教法:导读发四、学法: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课前布置让同学们查字典理解尊严的含义,学生反馈2、板书课题。(相机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尊严》这一课,学完这课,相信你对尊严有新的理解,同时你也会有新的收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读建议:(1)、课文至少读两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求助他人。(2)、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学生独立自读。3.反馈自读情况。⑴简述故事主要内容。⑵相机强调生字读音(三)再读课文,体会“尊严”1、本课在课文哪一出提到了尊严一词,找出来读一读。大屏出示相关语段。(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2、出示哈默的资料。哈默,1898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在西方,他被称为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1979年,应邓小平的邀请,81岁的哈默成为第一个乘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称为“勇敢的人”。1988年,他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2万美元。3、过渡:哈默是万能富豪,是勇敢的人,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他靠的是什么?生:靠的是有尊严。师:那么你又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有尊严?4、自读建议:默读课文2—5自然段,联系课后思考第三题,看一看哈默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并把哈默说的话勾画下来,再结合他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5.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6.交流、讨论。(1)哈默说了些什么呢?听了哈默所说的话,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想一想哈默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态度真诚……(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引导学生结合前文抓住提示语中的“顿时”、“灰暗”等词语,体会哈默听到没有活干时的失望;抓住“喉结上下动了动”这一细节描写,体会哈默此时的饥饿……等矛盾心情。从哈默语言中的“不能不……”以及“!”体会他面对失望仍然态度坚决的语气。(联系杰克逊大叔的想法,感受大叔的真诚。)指导朗读,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读出哈默坚决……语气。(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从语言中体会态度坚定、急迫。从“站起来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心情。(如:高兴、迫切……)(联系杰克逊大叔的想法和赞赏的神情,初步体会哈默──维护尊严的言行的意义。)练习朗读,表现哈默的心情。(四)、细读课文品味“尊严”过渡:年轻人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杰克逊大叔为他准备的食物。请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年轻人得到食物之后的动作。1、句子: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感受。(这一动作,表现了哈默饥饿的程度,哈默开始不肯接受食物的精神可贵,即使到了饥饿极点的时候,也要坚持先干活,再吃饭。)2、此时,这个年轻人得到的食物和那些逃难人得到的食物一样吗?3、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杰克逊大叔对他的赞赏,请在文中画出杰克逊大叔评价年轻人的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4、同样是难民,哈默与别人有何不同?通过质疑引导理解“例外”一词的意思;抓住“例”引出逃难情景,整体感知第一自然段。5.联系词句感知、想象逃难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