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测评方案(讨论稿)完善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学习评价对于体现音乐教育的素质教育目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均有重要的价值。为此,根据瓯海区中小学音乐教研计划,决定进行全区统一的音乐质量测评工作。本着“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的思路,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鼓励学生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参照《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结合我区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实际,制定适合本区音乐教育需要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一抽测目标1.围绕学期目标展开教学,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在乐于参与的音乐活动中获得。2.追求听觉认识,注重学生音乐听觉感受能力的培养。3.培养学生喜欢以音乐的方式进行生动表达。二抽测时间待定三抽测地点各学校多媒体教室和音乐教室。四抽测对象全区各中小学以抽签确定若干所学校中的一个班级若干学生为对象。五抽测内容每学期分别抽测音乐学习某一至二个领域中的若干项内容(如“表现”领域的“演唱”“识读乐谱”、“感受与鉴赏”领域的“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等内容)。六抽测方式分笔试与面试两种方式。七具体实施办法1、现场做签并抽取所抽测学校、班级。2、笔试由相关工作人员到所抽测学校对所抽测班级学生按规定时间进行抽测。3、面试过程采取全程录像。相关评审人员分别给每一次的表演打等级分,并签上自己的姓名。4、抽测结果由教师发展中心统计。5、评审人员由教师发展中心抽调部分本区音乐教师组成。八、附件附件一: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整理一、总目标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2.模仿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3.探究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4.合作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