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举荐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举荐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举荐度:说课稿举荐度:美术说课稿举荐度:相关举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须要打算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1页共171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1、导入新课:第2页共171页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接连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今日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代宏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生。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整体感知:播放课文朗读带。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呈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妙的童年生活:绚丽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溢幻想,肃穆的学习中也不乏欢乐。第3页共171页依据课题划分文章段落。3、拓展延长:⑴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切入课文其次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学生读、圈、议,老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淘气跳荡着的童心,更观赏到了散文“绚丽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第4页共171页⑵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事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老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实力。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别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第5页共171页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领悟作者深情。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探讨后各抒几见。说“异”说“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4、选择自己宠爱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室人,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幼时……,稍长……。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9年回国,1918年《狂人日记》,1927年定居上海,1936年病逝。第6页共171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妙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静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旁边,鲁迅小时侯(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2一、说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第7页共171页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解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劝慰。”作为一篇经久不衰的老课文不管教材编排如何改变,总少不了它的位置。不得不承认其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范文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童年往事的美丽乐章。在这一喜闻乐见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本文通过对百草园漂亮景物和奇闻趣事的描第8页共171页写及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酷爱大自然,追求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熟教化的若干侧面。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深化体会文中的情感,留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将本文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了解与驾驭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间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