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和背后的历史典故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和背后的历史典故导语:中华古韵,向有十大名曲一说。据专家考证,这些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日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伪托之作。这些乐曲被历代乐师冠以十大古典名曲,以历史典故为旁衬,从而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大多数人并非行家,虽间或倾听古曲,觉得好听,却不知其深刻内涵。其实每首古曲背后都有着一段轶事。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收集整理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高山流水》第1页共10页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叹道:;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后来在《吕氏春秋》中还记载着: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二、《广陵散》此曲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扬的古琴曲,它的背后,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此曲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聂政的父亲第2页共10页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刚好交付而被杀。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还驾驭了异容术。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韩王听后马上召见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聂政取出琴中躲藏的剑,刺杀了韩王,为父报仇。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聂政时代大约六百多年后,西晋一位才智超绝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此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嵇康。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上刑场时弹奏了此曲。三、《平沙落雁》第3页共10页此曲描写了雁群着陆前在空中回旋顾盼的情景。据说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曲;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以示儒家提倡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从今来看,此曲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明珠暗投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安慰。四、《梅花三弄》梅花,志高洁,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的坚韧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它的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的故第4页共10页事。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岸在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两人并不相识。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却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二人会面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这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五、《十面埋伏》公元前202前,楚汉双方会战于垓下,后人依据这场斗争作了出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此曲一起先便是两军决战垓下,一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金声、鼓声、剑努声、人仰马翻声;此第5页共10页起彼伏,然后一阵寂静,之后在呼喊中输赢分晓,在此曲昂扬的曲调中,传来的不仅仅是成功者的欢快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六、《夕阳萧鼓》是琵琶文曲,有人认为此曲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历史上更多人认为它的音乐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此曲所描述的`那种画韵诗境尽现于眼前,使人有如梦回唐朝,进而无限感怀大唐盛世之万千气象。七、《渔樵问答》第6页共10页《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几句;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我国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四业肯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价值取向。假如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溢了超脱的意味。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对追名逐利的鄙弃,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憧憬,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第7页共10页中烟消云散。此境界令人叹服。八、《胡笳十八拍》郭沫若赞扬此曲: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熔岩的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