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两小儿辨日的教案两小儿辨日的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两小儿辨日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两小儿辨日的教案1重点: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第1页共17页难点: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1、能依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相识自然,探求真理而擅长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虚心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第2页共17页自学提纲一:1、自由读课文,尽量读准句子,不读破句。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2、翻译课文,弄懂大意,复述课文。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为汝多知乎1、读准节奏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第3页共17页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自学提纲二研读课文:A、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依据是什么?第4页共17页B、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C、孔子答不出来,他的看法是怎样的?可取吗?D、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A、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依据是一是依据视觉推断,距离近则物体形态大,远则物体形态小。一是依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B、因为两小儿相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样。C、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当向他学习。(知之为知第5页共17页之,不知为不知)D、1、宇宙无限,学问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2、相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索,大胆质疑。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恳虚心。4、相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动身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留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第6页共17页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1、以“这篇文章讲解并描述了一个故事”说一句话。2、两小儿辩斗,一个人依据断定“日始出近,日中远”。另一个依据()断定“日初远,日中近”。3、你认为孔子是个的`人。你认为两小儿有()精神。探讨补充记录板书设计两小儿辨日的教案2教学目的:第7页共17页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读懂课文,明白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的道理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教学难点:文言字词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引课激疑在上课之前老师迫切想了解一个问题:咱们班是女生聪慧还是男生聪慧……(板书:辩)大家辩论的特别激烈,老师发觉我国的汉字特别好玩,大家看这第8页共17页个“辩”字,中间是个什么部首,两边像是什么?是谁聪慧,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在下面学习课文时一见凹凸。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有关辩论的故事,看到这个“辩”字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由“辩”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二自学释疑1范读好,让我们先来把课文试着读上两遍,看一看能读懂些什么。(生读)感觉如何,有什么收获?读不通顺就是收获,因为你已经感觉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些不第9页共17页同,有哪些不同?(生谈)想听老师读读吗?好,老师读时请你仔细听听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笔画一画。(师范读)听懂些什么吗?(必要的范读和领读放在学生“悱”“愤”状态下进行,效果会更好。)2领读试读来,先跟着老师读一遍(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领读)。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摇头晃脑地读,前俯后仰地读,都行,起先吧。(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第10页共17页3探讨读法→练读→评读读,已经通顺了,我们先来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懂了吗?(激励生畅所欲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收获真不小,看来多读的确是个好方法。(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