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宝宝”成长记——记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徐文韬真正优秀的孩子从来都不是活成了“老师和家长心中的样子”,而是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2015年“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广汉市雒城一小六(1)班学生徐文韬非常有“主见”,很多想法往往让成年人惊讶。在与徐文韬妈妈程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决定孩子是否优秀的,并不是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而是课余时间,孩子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省博年龄最小讲解员”,社会实践带来意外惊喜每周六早上7:00,徐文韬早已穿戴整齐,坐上车从广汉出发了,9:00准时出现在四川省博物馆,开始每周一次的“小讲解员”工作。青铜馆、陶瓷馆、民俗馆……徐文韬能将解说词倒背如流,面对各地来的游客也从不“怯场”。在同批来省博物馆“应聘”小讲解员的孩子里,徐文韬的年龄是最小的,刚开始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真的通过了。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不管寒来暑往,每周六到“省博”是雷打不动的安排。小讲解员每年都有4次左右的培训,培训讲解,礼仪,文物概况等内容,每学期孩子们还要经历一次“残酷”的考核,如果通不过就要被淘汰。通过这个平台,徐文韬不仅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情,语言表达也得到了提升,面对陌生人也能侃侃而谈。小讲解员的经历还给徐文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2014年,广汉开展“三星堆蜀娃小记者”比赛,徐文韬一看,正是自己熟悉的历史文化领域,便踊跃报名参加。现场报道环节,需要小记者在PPT的辅助下,进行富有创意的自我介绍,评委们会随机提问,考的是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初赛、复赛到最后决赛,徐文韬的表现都是沉着稳定,一些观点常常超出成人的预料,获得评委的赞赏,顺利地取得了第一名。制作“星球大战”的光剑,兴趣爱好广泛打开徐文韬的履历,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个“偏文”的孩子。但在徐文韬的书架上,映入眼帘的却是《时间简史》《万物简史》《奇点临近》等关于宇宙空间的书籍。“数学、物理、宇宙空间这类的书籍他最喜欢。”程江说,徐文韬对书非常感兴趣,但他喜欢看什么书心中有数。独处的时候,徐文韬总能找到很多有趣的事做。其中之一就是做手工。有段时间,徐文韬特别迷《星球大战》,自己在家花了一天的时间,把里面一件重要的武器“光剑”复制出来,特别有成就感。从四年级开始,徐文韬就开始搞“小发明”,他将卫生纸筒、纸板、A4纸、小灯泡,剪一剪、贴一贴,组合在一起,加上一个小开关,就做成了一个小台灯。这样的小制作在徐文韬家里装了满满两箱子,直到现在都舍不得丢。小台灯也陪伴他从四年级走到了六年级,依然还能用。闲暇时,徐文韬喜欢养养鱼、养养鸟,爸妈根本不操心,孩子自己记得什么时候该喂食、什么时候该换水。有次,爸爸到河里钓回来的鲫鱼,正准备拿来烧汤,徐文韬“抢救”了两条下来,放在鱼缸里养了很久。徐文韬就像个“好奇宝宝”,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有时程江觉得孩子每天想法太多,“有点招架不住。”当然,令程江很欣慰的是,孩子大多数兴趣能够有始有终,学一样成一样。办起“家庭小影院”,同学最爱到他家虽然一个人玩,徐文韬也能呆得住,但他也很享受和朋友一起玩的乐趣。徐文韬家里有个“家庭小影院”,星期天只要没事就约同学一起看电影。程江很支持徐文韬和朋友一起玩,所以家里环境非常宽松,同学来了也不拘束。常常有同学到家里和徐文韬一起做作业,听徐文韬讲讲题,看看徐文韬的读书笔记。徐文韬也是一样,有什么好事都会想到朋友们。上个月,学校发奖,徐文韬领了很多奖品,笔墨纸张、跳绳等小礼物,他都拿出来分给同学,一样不剩地回来了。程江很高兴孩子有主动分享的意识。作为班长,徐文韬总是主动承担责任的那一个,学校的春游活动,带什么东西、怎么分工,他都提前帮小组做规划。责任、担当这样的品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批改作业这样的小事,徐文韬爸爸总是一丝不苟。每天不管再忙,爸爸都要仔细看孩子的家庭作业,有时出差在外,都要让孩子把作业拍照发过去,他看完,和孩子QQ视频,交流怎么改。程江和孩子爸爸都有这样的观念,关注孩子的成绩但不施加任何压力。徐文韬成绩已经在上游,不给他下任务,也从不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