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教学设计德阳市岷山路小学戴文传课题:轴对称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长方形、正方形、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圆形、圣诞树图形、导学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目标: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难点: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吗?生:轴对称图形。(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师: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你知道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预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说一个演示一个)比如,若生答:长方形。师:老师这里刚好有一个长方形,谁来折一折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它是轴对称图形。生演示对折,并说明重合。师小结:这个长方形对折以后折痕两侧能完全重合(板书:对折、完全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做这个长方形的对称轴。师:还有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若生回答三角形,就让生用教师提前备好的一般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折一折,进而发现不是所有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若生回答梯形,教师要明确只有等腰梯形才是轴对称图形。)二、新课学习师:昨天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教材第82页,画出了这些图形(课件展示)的对称轴。谁来展示一下你画的对称轴,我们一起订正(切换至展台)。(完成后切换至电脑)师:谢谢你的分享,掌声送给他!请同学们把书关上。师:我们已经知道轴对称图形具有这样的特征(手指板书)。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究轴对称图形的其他特征。(课件呈现“圣诞树”)(教师出示)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类似圣诞树的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生:是。)为什么呢?谁来演示一下?(生对折并说明为什么。)师:谢谢你!刚才通过某某的展示我们已经知道这颗圣诞树折痕(手指着)两边能完全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实物展示)师:这两个点完全重合,我们把左边这个点记作A点,与它完全重合的这个点记作A’点,那么A点与A’点叫做一组对称点(课件动态展示)。为了便于更好地研究,我们把这个图形放在格子图中。孩子们,你们能找到B点(课件动态呈现B点后,手指着B点)的对称轴吗?(生上台指,如果正确课件动态呈现B’点,如果不正确再请其他孩子。同样找C点的对称点。)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共找了3组对称点,但是这个图形只有三组对称点吗生:不是。师:有多少组对称点?生:无数组。师:对!这个图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都有对称点,但是我们一般只招特殊的点便于研究。下面,我们来研究对称点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导学单,以小组为单位,看一看,数一数,一起完成这个导学单,现在开始。(师巡视、指导、交流。)(切换至展台,板书: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师:好,停!坐端正。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生汇报的过程中)师问:你们组是怎么找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的?用手指着数给大家看一看。(生指着格子数)师:谢谢你们小组的展示。还有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过程相同)师:刚才我们见到一个很熟悉的词——距离(板书中“距离”二字标上着重符号)。为什么这里用到“距离”两个字?我们以前学过点到直线的距离,谁能说一下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生: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师:说得真好!现在线段AO(指着课件)垂直于对称轴,所以线段A哦叫做A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同理,线段A’O叫做A’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师:他们发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你们和他们的发现一样吗?生:一样。师:来!一起说出你们的发现是什么?(生说,师补全板书填空“距离”。)(切换至电脑)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学习,我们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轴对称图形的这个特点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还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补全轴对称图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图形(切换课件),你能用我们刚才的发现来补全这个图形吗?请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