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活动园丁与花儿——水仙花圆舞曲设计思想:《水仙花圆舞曲》是一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它曲式结构简单,旋律悠扬、舒缓,具有典型的圆舞曲风格,大班孩子一听到这首音乐,总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开始翩翩起舞。初春,雨过天晴,幼儿园操场上到处弥漫着泥土的香味,眼前到处是一片又一片嫩嫩的春绿。忽然,传来了《水仙花圆舞曲》那优美动人的旋律,我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到B段时,一瞬间,我似乎听到了小草以超强的生命力破土而出的声音;紧接着春笋也发出“噼噼啪啪”的拔节声……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音乐,它以节奏和旋律进行音乐组合;这就是艺术,它取源于生活进行美的创造而形成的时间艺术形式,这就是人们所谓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学详案教学备注[课时建议]2课时[活动目标]1、通过参与肢体造型、角色扮演感受短短长的乐句特点以及ABA的曲式结构。2、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尝试着根据图意和音乐特点为乐曲进行配器演奏。3、喜欢并投入地参与戏剧表演。[活动准备]1、音乐《水仙花圆舞曲》。2、纱巾、彩带、沙蛋(或用哇哈哈饮料瓶内装豆子自制的沙锤)、铃鼓。3、绘有“洒水壶”、“花朵”、“风儿”、“阳光”的图谱示意。[活动过程]一、暖身活动:1、语言导入,激发兴趣。全体幼儿围坐成弧形,教师面向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许用游戏的语言将幼儿自然地带到音乐的情境中,利用“播种”的情节,恰如其分1多小种子,要给每个人的花盆里种下一粒,请小朋友双手放在胸前,端好小花盆。”2、感受三拍子音乐的重拍(幼儿第一次感受乐曲)完整播放音乐《水仙花圆舞曲》,教师随着音乐分别在每一小节的重拍上将“纱巾种子”“种”在每位幼儿的“花盆里”。3、幼儿拿到种子后,随音乐在每小节的重拍上双手握“纱巾种子”一次,感受重拍。地引导幼儿初次感受三拍子乐曲强弱弱的节奏特点。二、肢体造型:《园丁与花儿》1、在教师的语词提示下,幼儿肢体游戏感受乐句短短长的特点。(幼儿第二次感受乐曲A段)——教师手拿沙蛋在音乐的第1、3小节的重拍上一边为种子“浇水”,一边语词提示“浇点水”,教师在音乐的第2、4小节做语词提示“花开了”,幼儿双手中的“纱巾种子”随音乐轻轻打开做“花儿”开的动作一次。“现在,老师做园丁,拿着‘小水壶’来给种子浇水了,我浇一次,‘小花’就开一次。然后,我们一起随着风儿左右摇摆。”——教师语词提示“风儿吹吹”,幼儿在音乐的第5-8小节左右摇摆做随风飘扬的动作。——音乐的第9-16小节重复做前八小节的动作,教师注意有节奏地进行语词提示。2、在教师的语词提示下,幼儿肢体游戏感受乐句长短短的特点。(幼儿第二次感受乐曲B段)——在B段音乐的1-4小节,教师一边双臂在胸前交叉两次做太阳光照射状,一边语词提示“阳光照着,多么暖和”。——在第5、7小节,幼儿双手手腕相碰在胸前做向上生长的动作三次,教师语词提示“快快长。”——在第6、8小节,幼儿手捧纱巾做花开的动作各一次。教师语词提示“花开了”教师充分挖掘了沙蛋散响的音色特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浇水的音乐形象;纱巾随着幼儿双手的慢慢张开,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百花盛开的绚丽景象。通过教师有节奏的语词提示,为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音乐搭建了一个形象、直观的平台。使幼儿从对音乐游戏感兴趣逐渐过渡到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在语词提示的基础上,教师将流动的音乐巧妙地融化2——在音乐的第9-16小节做重复动作。3、看图谱,肢体造型进行角色体验。(幼儿第三次完整感受乐曲)A雨滴花开雨滴花开风儿风儿B阳光阳光三小截花开三小截花开A雨滴花开雨滴花开风儿风儿4、引导幼儿看图谱,发现ABA的曲式结构。“哪两段是一样的?”5、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幼儿第四次完整感受乐曲)“在这首音乐里有浇水的园丁,有美丽的小花儿,有凉凉的风儿,还有暖暖的阳光,你喜欢扮演谁呢?”——引导幼儿分别选择沙蛋、纱巾、彩带、铃鼓作为道具进行表演。成一幅“园丁与花儿”的图画,准确地将直观图片与音乐节奏、形象做了对应,使幼儿进一步更好地理解作品,为下一步的戏剧扮演和乐器演奏做铺垫。教师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分组、商讨角色、选择制作道具、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