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2、能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教学难点: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曲别针、卡纸、记录单等。学生: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提示:回形针不能露出来)谈话:今天的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教师演示)它真的站起来了,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2、学生质疑:纸鹦鹉为什么会站立起来?二、亲历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让纸鹦鹉站起来1、谈话:科学家在提出问题后,都要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说说你们的想法。2、学生交流。3、给每位同学发一套材料(纸鹦鹉),请大家试着去解决提出的问题。①学生活动:试着让纸鹦鹉站起来。教师巡视发现不成功后,发给回形针提示:在纸鹦鹉上加上试试。②巡视指导:回形针加在哪里鹦鹉能站起来?4、每组发记录单,讲解怎样填图:纸鹦鹉是用什么部位站在圆环上的?在这张图上把这个位置(支撑点)用圆点做个记号,再把放回形针的位置(重物)也用圆点做个记号。5、各小组实验,填图。6、师生分析填好的图,说说:纸鹦鹉为什么会站立起来?活动2: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2、学生分组活动。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①学生说说自己的研究发现。②学生说说这节科学课,我们在开始上课时做了什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问题,又是怎么做的?(解决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三、巩固运用,拓展延伸。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并交流制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