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本课选自人教版第九册。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领悟作者融情于字里行间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情,体会这爱恨交织的情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2.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感受课文。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一)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抽读:“这样”是怎样?(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1)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7个)(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从这七处“有”你体会到了什么?(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5)感悟重点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6)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到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三.拓展背景,加深理解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读后交流,通过追问了解学生的动机,如: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破坏这样的世间奇迹?圆明园的设计者是谁?圆明园除了书本上描述的,到底有多美?圆明园花了多少财力和时间才建造起来的?我还想知道圆明园到底有多大?我还想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清朝的军队到哪里去了?2.这里有篇短文,是王老师从网上搜集以后整理出来的。它能解决你想知道的部分问题。默读补充资料:《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