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要求: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2,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完善、作用、影响、评价二,导入:魏晋以来,做高官的基本条件是: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选拔官吏的实权也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汉朝采取“察举”制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后期的弊端:按照门第的高低选拔官吏高门子弟做大官,寒门子弟无法做官表现:世胄(zhòu)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郁郁涧底松,离离原上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1),科举制度创立的目的?它的性质是什么?是什么朝代由谁创立的?创立的标志是什么?(2),为科举制度的创立作出过贡献的有哪些人?采取了什么措施?带来哪些变化?目的:选拔人才,维护其统治。性质: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朝、隋炀帝、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进士科的设置2,阅读教材第18页正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划记:(1)科举制度的完善是在哪一朝代?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出贡献的是哪些人?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变化: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三,新授:1,阅读教材第17页正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划记: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的完善:隋炀帝: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成绩选拔人才。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隋朝3,阅读教材第19页正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划记:(1)科举制度的影响是什么?如何评价科举制度?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科举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评价:……(a、b、c)。但明朝以后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4,动脑筋:P18填空题。用儒学统治禁锢人的思想,有利于强化记忆,不利于发挥见解。5,动脑筋:P20对唐朝文学繁荣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提高有利,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很大促进作用。6,活动与探究:P20~21(1)反对。不妥,熟悉朝廷事务和礼仪,只是有利于当官以后从形式上办好朝廷之事,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2)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与英国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8,讨论:课本第18页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什么意思?唐太宗为何这样说?在当今社会,你有什么感想?这说明唐太宗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选拔读书人为其所用,维护其统治。(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感想:当今国家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力争成才。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2.殿试的是哪位皇帝在位的时候开始的?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科举制被废除是在?A、宋朝末年B、元朝末年C、明朝末年D、清朝末年4.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A、有利于选拔人才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科举制度比较完善5、魏晋时期,选拔官员依据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和学识B.门第和出身C.民族和地域D.等级和财产6、为改变许多出身地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开始于()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7、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隋炀帝——分科考试B.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C.武则天——殿试、武举D.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