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理综物理模拟试题(12)14.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A、B用轻弹簧连接并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现给物体B一初速度v0,经过一段时间后,t0时刻弹簧的长度第一次达到最长,此时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以下能正确描述两物体在0—t0时间运动过程的v—t图象是()15.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已知电阻R1=R2=R。和R1并联的D是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可视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在A、B之间加一个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电压为正值时,UAB>0)。由此可知A.在A、B之间所加的交变电压的周期为2sB.在A、B之间所加的交变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0sin10πt(V)C.加在R2上电压的有效值为VD.在A、B之间所加的交变电压的最大值为20V16.已知均匀带电球壳内部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将球壳一分为二,取其一半如图所示,所带电荷仍均匀分布在半球面上。CD为通过半球顶点C与球心O的直线,半球壳关于CD对称。P、Q为CD上在O点两侧与O点距离相等的两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点电场强度大于Q点电场强度B.P点电势高于Q点电势C.将一带正电微粒沿直线从P点移动到Q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将一带负电微粒从Q点由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微粒向P做匀加速运动17.如图1所示为一种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图,当被测物体在左右方向发生位移时,电介质板随之在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移动。已知电容器的电容与电介质板进入电容器的长度x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C0为电介质没有插入电容器时的电容。为判断被测物体是否发生微小移动,将该电容式位移传感器与电源、电流表、开关组成串联回路(图中未画出)。被测物体的初始位置如如图1所示。电路闭合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电源为直流电源且直流电流表示数不为零,说明物体一定在发生移动B.若电源为交流电源且交流电流表示数不为零,说明物体一定在发生移动C.若电源为直流电源且直流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物体一定在向右发生移动D.若电源为交流电源且交流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物体一定在向右发生移动18.如图10所示,小球A固定于轻杆顶端,轻杆可绕水平面上的O点在图示竖直纸面内自由转动,开始时轻杆竖直,小球刚好与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立方体B接触,由于某种影响,A向右倒下并推动B向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与地面碰撞前,A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B增加的动能B、小球A对B所做的功小于B增加的机械能C、A与B分离时小球A只受重力的作用D、A与B分离时A的速度等于B的速度1xCOC0x电介质板电容器极板被测物体u/Vt/(×10-2s)O20-2012乙乙甲ABR1R2D~19.内壁光滑的环形凹槽半径为R,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根长度为R的轻杆,一端固定有质量m的小球甲,另一端固定有质量为2m的小球乙.现将两小球放入凹槽内,小球乙位于凹槽的最低点(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后()A.下滑过程中甲球减少的机械能总是等于乙球增加的机械能B.下滑过程中甲球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等到于乙球增加的重力势能C.甲球可沿凹槽下滑到槽的最低点D.杆从右向左滑回时,乙球一定能回到凹槽的最低点20.如图,两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导轨左端接有耐压足够的电容器C,匀强磁场B垂直导轨平面,有一导体棒垂直导轨和磁场放置,可紧贴导轨自由滑动,导体棒和导轨电阻忽略不计。现导体棒由静止释放,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导体棒加速度为a、通过的电流为i、重力功率为P,则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各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21.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端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其边缘放置一特殊材料制成的圆柱面光屏。一粒子源处在光屏狭缝S处,能向磁场内各个方向发射相同速率的同种粒子,粒子的比荷为q/m,不计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若荧光屏上各个部位均有光点,粒子的速率应满足B.若仅光屏上有粒子打上,粒子的速率应满足C.若仅光屏上有粒子打上,粒子的速率应满足D.若仅光屏上有粒子打上,粒子的速率应满足22.(6分)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A.待测电源(电动势约为8V、内阻约为2Ω)B.电压表V(0-3V,内阻约为3kΩ)C.电流表A(0-1A)D.电阻箱R(0-99999.9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