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磁生电》课程名称《磁生电》授课人石飞学校名称温县徐堡初级中学教学对象九年级科目中学物理课时安排2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章第五节的第1课时内容。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能对导体中有无感应电流做出判断。(4)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重点: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应用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以本节课的内容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良好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指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方法,力把他们培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学习能力以及终身探索乐趣打好基础。二、学情分析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三、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①探究“磁生电”的条件(逆向思维到问题的引入→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交流→归纳结论)。②探究决定感应电流方向和大小的因素。③上述三点知识的运用(巩固)练习。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及课件、资源内容学生、教师活动内容及目标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活动1)进入新课,科学探究.城市美丽的夜景,漂亮的霓虹灯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磁产生电?观看图片。这是城市美丽的夜景,漂亮的霓虹灯,那你知道电能是从何而来的吗?电是怎样产生的吗?鼠笼发电是真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节磁生电(板书)。(出示目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本节内容。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产生电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科学家法拉第经过了10年的研究,在1831年发现了磁能生电,从而开辟了电气化的新时代既然磁能生电,那什么情况下磁才能生电呢?1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磁产生电?2实验探究:要使磁生电需要哪些器材?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必须有开关。3.出示实验步骤(1).开关断开,电路断路,让导线做运动,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2).开关闭合,电路通路,导线保持静止,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3).开关闭合,电路通路,部分导线只做左右运动,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4).开关闭合,电路通路,部分导线做左右斜向运动,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5).开关闭合,电路通路,部分导线只做上下运动,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由教材P138的20.5-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的实验。4.实验表格见附图城市美丽的夜景,漂亮的霓虹灯和鼠笼发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过来思考习惯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通过问题的设置降低学生实验的难度。让学生亲生经历磁生电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2)讲授:磁生电中直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与磁感线的关系(活动3)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活动4)总结和拓展(活动5)应用磁生电中直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与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