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日记进行心理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能片面地了解学生,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而日记是学生心灵的自白。每当打开孩子们的日记,读着那些或高兴,或苦恼,或自卑,或困惑的心事,我的心震颤了。孩子们是多么需要沟通、理解和鼓励啊!于是,我借助日记走进学生的心灵,“谈”心,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一、鼓励,点亮孩子的心灯。郭明,一个自卑的男孩。在我们这个班级里,他感到压抑,对自己没有信心。他在第一篇日记中写到:“我是一个降级生,我看着自己的错误、缺点,那么多……英语老师要我们听写单词,我一个都不会。我太笨了!”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我本想马上找他作一次面对面的长谈,但又怕他自卑感太强,一时找不到谈话的切入口,于是我就在他的日记后写到:“错误、缺点都已是过去,现在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一步一个前进的脚印。”第二天,英语老师反映,他课堂上很认真,回答问题也积极。大概是看了老师的评语,受到了鼓舞吧。我又及时在日记中鼓励他:“你课堂上表现积极,老师都在表扬你,要相信自己能行,并且要坚持,才能成功。”第三天他在日记中自我表露:“看过老师的评语后,我的心里充满了自信。我觉得充满自信后,做事速度快了,要求自己也更加严了……”我趁热打铁,写上“把信心转化为行动吧,成绩掌握在自己手中,只看你是否努力,是否坚持。你说是不是?”这以后,他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主动留在教室写作业晚饭后第一个来到教室看书。老师日记中批注的三言两语,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扬起了他自信的风帆。二、告诫,磨砺孩子的意志。对于那些自控能力差、懒懒散散、意志力薄弱的孩子,我采取提醒的方法。提醒的语言可轻可重,但要达到“刺激”的目的,从而使孩子一改“前非”。林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她头脑聪明,但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劳动节放假期间,我布置学生每天要收看新闻,写三百字左右的日记。她的日记交上来了,我打开一看,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无题”,两篇日记加起来还不到五十个字。我气极了,恨不得马上把她找出来狠狠批评一顿。但我没有那样做,冷静下来,在她日记本里写上了几句提醒的话:“林西,看过你的日记,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难道这就是真实的你吗?毁灭自己,往往就是这样开始的!你想毁灭自己吗?”我知道她自尊心强,看了以后一定会马上反省自己。果然,第二天她来到我面前,低着头,低声说:“老师,我错了!”看着她一脸诚恳,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向她了解奋斗目标是什么,然后提醒她怎样用行动去实现目标。后来她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作业不仅能按时按质完成,而且书写也十分工整。当她在一点一点进步时,我及时肯定她:“你在用行动实现自己的诺言。”“坚持就是胜利。”“成功需要不懈努力”。第一次月考,她夺得班里第六名。三、引导,打开孩子的心窗。当学生遇到困难,情绪低落时,我利用日记及时引导,使孩子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周敏同学的一次语文测试,成绩全班最低。她在日记中说,她很蠢,她觉得自己没用,她想哭。我在她的日记本里这样写到:“挫折是难免的,关键在于,在挫折面前要找到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方法!孩子,你不笨,又很踏实,可就是做作业速度太慢,学习效率不高。如果你抓紧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成绩会很快提高。——哭什么?用微笑战胜困难。成功属于你!”看了老师的批语后,她果然又开开心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四、坦诚,解开孩子的心结。陈磊是个很让人费神的孩子,开学不到一个月,犯了许多事儿。一天,我在班里检查佩戴队徽的情况,查出陈磊没戴队徽,我很生气,就叫他站起来。紧接着我又查出林秋贤和王涓也没有戴队徽,这两个学生是班里平时表现最好的学生,我于是向她们询问了情况,并提醒她们别忘了戴队徽。陈磊看着很不服气,但我没有发现。当天他在日记中质问我:“老师,你为什么对她们那么温和,对我却这么严厉?这太不公平了!”孩子做错了事应该批评,但我带着有色眼镜处理这件事情显然给他带来了伤害。于是我坦诚地告诉他:“你问得好,老师错了,对你存有偏见。希望你用行动改变老师的偏见!”他从中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