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谈话引入:(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到刘章老爷爷的家乡游览了一番。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在刘章爷爷的心里,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究竟搭石美在哪儿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按照自学要求分四人小组自由学习课文2至4自然段。(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从2至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有感情朗读。2、在这个自然段中找出最能突出美的句子画上横线。)二、交流品味——欣赏美1、检查有感情朗读:集体读(选择第2自然段的小组先读,接着是选择第3自然段的小组,最后是选择第4自然段的小组。)评价。小组单独读(挑选三个小组分别读这3个自然段。)评价。过渡:第一轮比赛大家竞争激烈,希望在第二轮比赛中,同学们表现更好。(课件出示汇报格式:我们组的同学认为“”这句话最能突出美。)2、汇报生:我们组的同学认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最能突出搭石的美。(课件出示)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生:我能感受到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师:从哪可以看出来呢?生:因为句子中说“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就是说老人无论自己有什么着急的事,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把搭石摆好。所以我说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师:有理有据,说的不错。从这个场景中,你还看出了什么?生:我感觉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师:理由呢?生:因为这位老人宁可自己先不赶路,也一定要把搭石摆好。从这我能看出这位老人非常善良师:那请同学们看这两句话。(多媒体出示)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谁能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师:能说一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哪句话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场面更适合?生:第一句话更合适。1师:为什么?生:因为第一句话中,有无论,只要,一定,这些关联词语,而且后面还说“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师:“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这是因为老人怕搭石不稳,从这也可以看出老人很为别人着想。师:从你的发言中老师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读书认真,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谁能再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读)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读得一般。我觉得在读的时候,应该把那几个关联词语读得重一些。师:哦?那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生读)师:读得确实不错。师:透过句子,我仿佛看见了一位老人,发现搭石不稳,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吧!师引读:上了点年岁的人,生齐读。师:(出示老人搭石图)请看!从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老人为别人着想的美。(板书:为别人着想)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过渡:我看到同学们在很多语句上划上了横线,哪个小组想和大家交流交流,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搭石的美?(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在这段话里我们发现“一行人”中“行”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xing”,(板书行的多音字)师:你从哪个词中看出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的人动作很有节奏?生:协调有序师:什么叫“协调有序”呢?找出具体说明“协调有序”走法的部分。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师:我想选4个小组和老师一起用朗读的方式集体过搭石,看看有没有人掉进水里。(课件出示: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师:(老师读“前面的”,孩子们紧接“抬起脚来”,老师再读“后面的”,孩子们又马上接出“紧跟上去”)行吗?注意跟上老师的节奏。(老师的节奏慢—快—慢地变化。)老师和全班合作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