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识字方法与策略VIP免费

识字方法与策略_第1页
1/91
识字方法与策略_第2页
2/91
识字方法与策略_第3页
3/91
尊重规律科学识字提升实效——识字教学策略与方法2013.5.4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高度重视贯穿始终降低数量提升质量多认少写识写并重重视习惯培养能力两表先行先认先写(基本字表常见字表)一、走进识字课堂了解教学现状学生的问题:1.识字量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百分之五十还多。两年要求认1600个常用汉字,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新教材注重学生大量识字,对于一些学生(学前教育较少、接受能力较弱)来说有一定的困难。2.反复强调,错误依旧:有的字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会出现错误,令老师迷惑不解、大为恼火。尤其是在三年级的下学期和四年级会出现一个错别字的高峰期。形近字、同音字难以区分、书写错误会大量出现。3.识字课单调,学生不喜欢:识字教学缺乏生动性和情趣性,不像阅读课中有生动的人物、曲折引人的故事情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上低年级学生自控力差,学习汉字感觉困难。识字课的效果也大打折扣。4.低年级学生既要识字又要阅读,任务较重:低年级的课文内容较多,一节课的时间要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识字、阅读、写字在40分钟都要完成,学生接受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的问题:1.识字教学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情趣。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把汉字作为一种符号传授给学生,只注重汉字的拼读、认写,注重记忆,而汉字所呈现的画面、情趣,汉字里面蕴含的思想、情感却被教师所忽略,汉字对于学生的教育功能、文化属性被教师忽视。于漪老师:“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展示人们的生活—揭示对事物的认识—反映人类的劳动—表达精神追求文字是人类、文化的化石2.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法单一,程序固化,令学生对识字兴味索然。(一拼音,二读字,三唱笔画,四组词)3.窄化识字写字教学的途径,不注重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汉字是工具,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的交流工具,汉字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具有汉字的生命价值与意义。而我们在教学中却认为识字是课堂教学中的事情,忽略了社会生活是学生学习、运用汉字的大课堂。4.只注重汉字教学却忽略识字能力培养。识字教学的目的往往定位于认读、识写汉字,而忽略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等。5.识字教学脱离语境。在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流程是先集中识字,然后学文。老师们往往把识字与阅读分离,认为这样的分割明确、清楚。实际上,课文是学生识记汉字的最佳语境,只有借助语境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字义,进而明确字形,建立起字形、字义间的关系。6.识字教学割裂汉字的形、音、义关系的现象很普遍。识字教学只重视字音、字形教学,忽视字义理解。教学中,许多教师对生字的读音倾注了大量的气力,而较少涉及字义。即使涉及字义,也是轻描淡写,或者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音、义分离实际上影响了学生对字形的识记。也为今后学生不能准确区分汉字,出现错别字高峰埋下隐患。7.教师的汉字学欠缺。缺少汉字学系统的学习。我们叫做左右耳旁的“阝”称作“左阜右邑”,都城、郊区、州郡——右邑险峻、陡峭、阶梯——左阜8.重字形,轻理据。教师缺乏汉字学知识,想当然地生造字理,误导学生,识字教学中解释字理时望文生义的现象比较多。而且无理据的拆分占据了主流,破坏了汉字构形的科学性。如“言”字常被拆解成“一点一横长,二字口四方”,把“春”拆分为“三人一起晒太阳”,这些解析,跟字义毫无关系。这样识字就造成了字的形、音、义的分离,不但严重违背了汉字的系统规律,给小学生许多错误的汉字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到汉字无非就是随便联想。教师为记忆字形而忽略字义。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但过于关注趣味性而忽略了科学性,反而造成了识字教学的低效率。二、探寻识字教学的路径激发识字的情趣性——让学生爱学扩宽识字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会遵循识字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识字方法与策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