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五习作教学内容分析《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设计力求凸显学生作文的“真实”和“真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和习作的定势,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普遍在阅读方面比较薄弱,源于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不勤于思考,导致写作能力不高,没有素材可写,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写作方面应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如:摘录好词好句,多阅读课外书籍,多背诵古诗词、多写读后感,带学生参观厂矿、各种自然景观,调查家乡的变化等。教学目标1.通过写一件事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2.学习用连续动作的方法把文章写具体。3.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重点难点通过写人物的连续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法把事情写清楚、具体。教学资源课件谈话导入,激发情感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讲故事《唐山大地震》听完后你感受到什么?回顾旧知,引出写作主题1、回顾第五单元所学的四篇课文的主题:可贵的亲情、友情(父母之爱、真挚的友情和博大的爱)2、再次感悟《可贵的沉默》《妈妈的账单》这两篇课文的父母之爱。《可贵的沉默》让我们感受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妈妈的账单》告诉我们小彼得向母亲索取劳动报酬,又在无私奉献的母爱面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体现的是妈妈无私的爱。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篇关于爸爸妈妈如何爱我们的作文,板书主题: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审题,明确写作要求1、学生自由读86页的习作的要求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2、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学生汇报板书:写什么--父母爱自己的一两件事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1、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是父母的爱呢?你从生活中哪些事可以体会到呢?2、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说话。师: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那些令人感动的镜头吧!。3、父母爱自己的事很多很多,请你选一件事与同桌交流。要求:运用“四素句”的句式,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清楚,还可以相互评价。例:一天放学的时候,天忽然下起了大雨。正当我在学校焦急地等待时,妈妈冒着大雨来接我,雨水把她的裤管全打湿了。回到家后我才发现妈妈全身都湿透了,原来她为了不让雨淋着我,雨伞一直只遮挡在我头上。4、指名汇报交流结果。掌握方法,读写结合1、师:刚才,同学们都谈了父母爱自己的故事,都说得很清楚、完整,也就是说,大家都有材料可写了,那文章怎么写(板书:怎么写)才能更具体感人呢?其实方法就藏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咱们去找一找好吗?2、以课文的片段为范例,总结写作方法。片段1: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1、小彼得走近母亲,把60芬尼塞进她的口袋。2、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节选自课文20《妈妈的帐单》小结:第二段话抓住小彼得的动作描写,突出小彼得在无私的母爱面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片段2:不久,学校召开家长会,那些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说道:“我那小家伙真懂事了呢!”“他祝我生日快乐!”“他送了我礼物!”“他给我写信叫我不要烦恼!”“他会体贴人了!”——节选自课文《17可贵的沉默》小结:这段话采用语言描写反映了父母们得到孩子们爱的回报的欣喜。片段3: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节选自课文《18她是我的朋友》小结:这里采用神态描写突出了小阮恒以为自己快要死去时的痛苦心理。片段4: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