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将相和》为什么这个故事能流传至今?“和”二、走进《将相和》,品读人物,感受“和”的经过。1、以矛盾冲突为切入点,浏览课文,找出廉颇的话,抓住重点词语指导体会、朗读这句话。“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质疑:蔺相如究竟靠的是什么呢?光靠一张嘴吗?(一)从“完璧归赵”品蔺相如1、浏览课文,从中找出重点句,谈谈体会。2、思考:蔺相如捧着璧要撞柱子,是真撞还是假撞?完璧归赵“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勇敢机智足智多谋临危不惧(二)举一反三,从“渑池之会”品蔺相如找出文中的重点段落,重点句,重点词,抓住重点词,谈谈自己的体会。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蔺相如以命相拼的勇敢、爱国。(三)从“负荆请罪”品廉颇,品蔺相如1、抓住蔺相如的语言,分析蔺相如的性格品质。2、抓住廉颇的行动,分析廉颇的性格特点。3、从“负荆请罪”的举动,体会廉颇赔罪的诚意。4、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5、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蔺相如:忍辱退让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廉颇:知错就改豪爽直率负荆请罪三、走出《将相和》,升华“和”的内涵1、写将相和,为什么要写前两个故事?2、课文为什么不用“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做题目,而用“将相和”做题目?总结升华:赵国的安定,得益于廉颇和蔺相如的“齐心协力、和睦共处”。蔺相如勇敢机智足智多谋临危不惧顾全大局忍辱退让廉颇知错就改豪爽直率以国家利益为重拓展延伸1、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2、交流:你们在课外读过我国的古典名著吗?你知道古典名著哪些人物?四、课外作业1、搜集有关“和”字的四字词语。有关“和”的名言。2、排练表演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