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化大革命”群众集会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2008年下学期制作03抄四旧批斗会游斗的情景清华大学校门被砸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以疯狂、残暴荡涤理性,制造苦难的时代!以谎言、棍棒隔膜人心,践踏尊严的时代!以无知、愚妄扭曲人性,毁灭文化的时代!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2005年10月于上海逝世,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巴金,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代表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随想录》等。巴金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的情感,作品感情丰沛,细腻独到。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标记:标好段落数,给生字注音,标出关键句和全文的“文眼”。梳理:全文讲述了几条狗的故事?主体故事是什么?全文结构怎么划分?思考: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1.听课文朗读录音2.检查字词。全文讲述了几条狗的故事,哪条狗的故事是主体故事两条狗(1)“文革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2)作者的小狗包弟。听录音,理出文章脉络•明确:叙事线索——明线••楔子:(1)引入——艺术家和狗。••开端:(2)小狗包弟的来历。•发展:(3-6)包弟和家人的亲密接触。••结局:(7-9)痛别包弟。••尾声:(10-13)作者的忏悔。1.阅读序幕部分(艺术家与狗的故事)。•(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狗的忠心与人的冷漠、残忍,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样给人以强烈的触动。阅读序幕部分。•(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作为引子,引出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时期;奠定了散文的感情基调——悲伤。2.阅读“主体”部分(2~9):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情感发展线索情感发展线索————悲伤悲伤————欢快————忧虑忧虑————轻松————沉重————歉意歉意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与小狗的亲密接触与小狗的亲密接触不知如何安排包弟不知如何安排包弟送走了包弟送走了包弟送走之后心不得安送走之后心不得安至今不能释怀至今不能释怀(事)(情)虚写实写(2)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正面描写(怕生识趣、客厅作揖、守候亲热)侧面描写(日本客人拍摄包弟、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爱人讨骨头喂包弟)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聪明、可爱、有情有义、通人性描写包弟聪明可爱的特点,用意是什么?A.包弟越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的情意越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痛苦.B.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买下了伏笔。(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无法送出,这是为什么?A.日本人的小狗,瑞典的旧主人(里通外国的嫌疑).B.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四旧”嫌疑)C.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线自保)D.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2008年下学期制作03(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