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呵护心理重建中有效的途径在人的一生中,爱始终贯穿着整个生命,因为有了爱,我们理解了的生命的意义;有了爱,我们在生活中充满了自信。有了爱,我们勇敢地面对每一天、每一件事。爱是我们生命的支柱,是我们智慧的源泉,爱心是抚慰心理创伤的最有效办法。在《爱的教育》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了水,不能称其为池塘,教育中没有情感,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在困难灾难中我们要牢记心中的使命,用爱心、责任心、智慧希望进行心理干预,疏导,战胜困难。在心理重建中爱心教育是最有效的教法。(一)爱心撑起一片蓝天我们学校是一所偏远的乡镇小学,大部分学生是留守的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这些同学有的是跟着爷爷奶奶,有的是寄宿在学校里,严重的亲情缺失。在5.12汶川地震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明显的心理恐惧、恐慌等心理障碍学校停课放假后,学生回到家里,失去了精神的寄托----“老师”,很多孩子在家无所事事,失眠,每天痛苦的生活着。针对学生这种情况,也给老师内心带来了极度的不安。我的学生在家里面生活怎样了?这是大多数老师常常叨念的一句话。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教师积极启动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老师分成小组,分别到所教的学生家里去,与孩子进行交流,陪伴他们在家里学习,把一个地方较近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游戏、陪伴,这样就滋生了“帐篷学校”,也成了老师后来的教学记忆美好片段。在这期间老师是非常辛苦的,每天要走十来里的山路,来到学生家里,学生看到老师比见到亲人还要高兴。老师给他们“上课”辅导,讲述国家防震情况,及防震知识,尽量充实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快乐。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陪伴,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学习也有了兴趣,大部分学生也似乎忘却了地震灾难的带来恐惧。(二)责任解开学生封闭的心结在地震后复课期间,老师的任务更重了,除了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外,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陪伴和守护着孩子,对学生进行安全防震教育,防震演练,专门增设了一门“生命的解读”课程,让学生知道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周期,生命的意义等。充分认识到失去生命的人是一种不幸,活下来的人更应该珍惜。我在四年级一班这样讲到:人的一生,从生下来就要活得有意义,不管你的生命周期的长与短,只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好好地学习与生活就是有意义的事。比如我们无数革命先烈在为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争取自由革命斗争中,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又如我们的雷锋,年仅22岁就为他所崇尚的光辉事业而失去了生命。他们的生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我们活下来的人,是幸运的,不要被困难所吓住,不要畏惧灾难,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不畏惧困难,要和困难斗争,多学知识,锻炼身体,将来用科学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和人类的进步做贡献。在紧张的教学与防震中,我们时刻守护着学生,和学生一道共同战胜困难。(三)智慧让孩子重新绽放内心的笑容。1在灾难面前,我们不怕,勇敢的面对,在陪伴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里,学校老师时时想办法让学生树立信心,快乐起来,忘却灾难带来的害怕。(1)交流,可以清空学生内心的垃圾在防震与教学之余,我在班上组织学生开展面对面说心里话的活动,四个学生一组,轮流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把自己的愉悦、害怕、恐慌都说出来,强化学生心理交流,化解心中的困惑。同时每天中午让留守学生给远方的父母、亲人打一个电话,每周写一封信。说出自己的心理话。(2)宣传,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我时常通过网络、电视收集各种人类战胜自然灾难的事迹图片在班上展示,充分利用班级板报宣传如何防震,如何心理调节等心理援助知识。让学生学习感受及心理交流中逐步进行自我调节、心理恢复。(3)陪护,最好的心理语言对面特别恐惧害怕的学生,我和班干部一道,多用时间陪陪他们。有时什么都不说,两人或三人在一块坐着,让学生觉得除了父母之外还有老师在身边,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精神支柱,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在个别辅导中,主要针对有明显恐惧的学生,提供安抚、支持积极引导,让他们正视灾难,正视死亡,在灾难中我们要有所为的信念,增强信心,敢于和困难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