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游戏指导小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精神,在游戏中孩子是快乐的、满足的、开放的。《新纲要》中指出:“儿童绘画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当孩子们畅游在赤、橙、黄、绿中嬉戏,穿梭在横竖曲直间游戏,用他们天真的目光欣赏、解读着生活的美好,用稚嫩的笔触肆意的挥洒着对世界的体验时,我们看到了儿童世界的无限!因此使用游戏的形式创设不同的绘画情景,能使幼儿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条件,从而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一、选择游戏性的内容,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不懂观察、缺乏目的性,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内容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夏天到了,让幼儿观察西瓜,就出示猪八戒木偶,让幼儿说说猪八戒喜欢吃什么,激起幼儿观察西瓜的兴趣,然后以猪八戒爱吃什么样的西瓜,提出观察要求,再次教给幼儿观察的具体方法。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具体的观察方法。又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帮妈妈绕线团”、“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同时为小班幼儿选择的绘画内容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如在给苹果涂色的练习中,对于幼儿在涂色中空隙,我会提醒他们:“比比谁的苹果最甜,这儿还有白点,快涂上颜色”……幼儿操作完后会十分兴奋地说:“我的苹果最甜!”这时,幼儿感受到的是一种游戏的快乐,而丝毫没有感觉到涂色练习的枯燥感。二、丰富美术活动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绘画的灵感要使游戏与绘画教学优化结合,就要优化与绘画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1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提供石块让幼儿涂色等。如在喷画活动“美丽的烟花”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颜色水粉颜料,还有喷头发的锗哩水的喷壶,幼儿只需用喷壶轻轻一喷,纸上便会形成一朵朵烟花。又如在纸团印画“春天的花”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颜料、纸团,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大纸上,一副大大的春天背景图就形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印花朵,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三、让幼儿在游戏中活动,提高绘画创造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1、以游戏的口吻导入,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小桥”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小兔家门口都是水,好象一条小河,小兔怎么出来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激发了幼儿对小兔的关心,纷纷表示要为小兔造一座桥。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河上,小兔的小桥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