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进行校本本课题研究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科研兴校”,现今已成为校长们的基本共识,也被教师们所重视。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是校本教研的提升。校本课题研究,是针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某一具体问题或某一种现象,开展专题研究。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稳步发展的一项研究工作。校本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业务素质的需要;是更好地实施课改,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发展型人才的需要;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倡科研施教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呢?首先,要求每位教师从自己的工作中寻找问题,然后看这些问题有何价值,值不值得研究,对此问题是否有浓厚研究兴趣,是否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等等方面,最后由教师自己选定课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对教师来说,课题选择一般考虑下面几点:一是要把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对研究课题有浓厚的兴趣,才会表现出更大的毅力和主观能动性。三是自己要考虑一下,选择的课题,是否是你本专业中你最熟悉的领域,最有把握,出成果最快。四是看掌握的资料是不是最充分。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要充分掌握在课题范围内的材料,尽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鲜的、典型的材料。只有选择自己已占有较为充分资料的课题,才会使工作的难度降低一些。因此,选择课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功与否。其次,每个教师从自己工作特点,个人的专长,学科性质,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措施。这些方案的制订一定要切合实际,做到明确而具体。这关系到研究工作如何开展,是研究成功的前提。实施方案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成员及分工、研究对象的确定,方法及策略、研究步骤等等。特别是研究步骤要科学地分几个阶段,时间、目标、工作到位,便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只有重视研究方案的制订,做到任务明确,工作具体,分工到位,合理而科学,研究工作才能进展顺利。这些年来,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广大教师理论及业务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课题研究,广大教师养成了自觉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习惯,教师自觉学习的现象已蔚然成风。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事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学改革的浪潮不断冲击着教育领域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脚下的路。使教育教学研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动力,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