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技能修炼武义县教育局教研室徐明wyxxkx@163.com教师在职学习•加深教师对于“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增长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推动教师“专业的实践共同体”建设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做为中心,教学做融为一体。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步骤思考问题解读教材1.单元主题和目标是什么?本课的主要研究问题和目标是什么?这些主题在单元中的地位及承担的目标任务是什么?2.教材中安排了哪些主要活动,分别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3.教材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及科学态度方面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分别是什么?了解学生1.学生的前概念是什么?认知盲点是什么?2.哪些活动学生喜欢,哪些活动学生不喜欢?3.什么需要教?什么不需要教?(包括科学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分工合作方法、讨论和记录的方法,等等)确定目标1.《课程标准》中这个板块的目标是什么?本单元的目标是什么?哪几个目标与本课教学有关?2.教参建议的课时目标是什么?在三个维度的目标中,哪一个是重点,哪一个是难点?3.在各目标中,哪些是适合本班学生的目标,哪些是应当调整的?4.给目标分层,思考:用怎样的探究活动可以达到目标,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5.该准备怎样的材料?(一)研读教材•教材是为落实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教”与“学”的教材,教学目标的合理确定首先立足于对教材的正确解读。解读教材时要聚集两个问题:一是“学什么”,而是“怎么学”。前者是学习内容,后者是学习方法。“学什么”主要指向科学概念层面的目标,“怎样学”主要指向科学探究层面的目标,要在学内容的过程中学方法,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单元主题式编排•《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和摩擦力6.滑动和滚动•7.运动和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美国STS教材中《酸雨》单元•1.酸和碱•2.酸性水溶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酸雨的形成和危害•4.酸雨的来源•5.酸雨对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影响•6.我们的责任(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先了解学生现有的概念水平,只有找准了起点,才能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才能正确定位,我们在教学中也才能对症下药,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认识的转变。可以通过画图、选择、预测、提问、问答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三)制定合适的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试教情况调整教学目标•2.根据教材特点调整教学目标•3.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目标•4.用清新准确的语言表达教学目标二、教学过程设计•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我们根据不同的教材按所采用的具体探究方法将科学课简单地划分为观察课、实验课、技术课、实践课等不同类型。(一)观察课的教学设计•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是否借助工具)•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是否发生变化)•短时观察和长时观察(时间长短)•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结果是否有数据产生)案例1对银杏叶的观察程XX是M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正在使用科学课上刚刚学过的观察方法来研究一片银杏叶,下面是他的研究记录:这片银杏叶是绿色的,形状像一把打开的小折扇,叶片边缘像波浪一样弯弯曲曲,而且有一小部分已经发黄,叶脉像用直尺画过一样,笔直地从叶柄的地方分散出来,因为每一条叶脉之间的缝隙很小,所以摸上去会感觉到很光滑。银杏叶的叶柄又细又长,用力按一下叶柄,就会有一些汁水流出来,这些汁水有些难闻,味道有点涩。案例2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上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一课,我的感觉好极了!各小组很有秩序地观察着各种细胞,有的调试显微镜,有的负责换玻片,有的帮着固定玻片,有的帮着固定玻片,小组里表现出问及此事所未有的默契。调试出来了,就会有人兴奋地叫喊:“出来了,出来了,快看吧!”不时有同学拉着我的手传递着他们的喜悦。最不喜欢做实验的C同学也加入了观察的行列,而且是那么投入。实验完毕后,各组同学主动地把显微镜装入盒中,有几个学生专门为我检查生物玻片是否复明全、有没有摆错位置,这几个学生竟是平时很淘气的学生,这让我感到很惊讶。案例3可爱的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