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数学广角”的思考“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大教学内容模块,是传统教学所不曾涉猎的,其目的是发展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那么如何来驾驭“数学广角”内容来落实数学思考呢?为此我们通过几天的培训,再度走进新课标、解读教材,以准确领会教材中“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理清现阶段“数学广角”教学的误区和盲区,深入感悟探究“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真切地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人教版教材通过“数学广角”这个知识载体来更好地体现并达成这个目标,然而很多教师在对待这一模块内容时却折射出“冰火两重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由于新课标的评价建议里指出,“数学广角”单元内容只作思维训练课,不作为学业评价的主要范畴,最多是放在评价试卷的最后“数学思考”里面作为附加题进行评估。正因为这个应试导向,因此在我们很多的常规课上,“数学广角”渐渐地淡出了很多老师的视线,甚至沦落为可教可不教的教学内容,彻底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成为各种各样教研活动的“常客”,成为一些公开课和赛课的“宠儿”!可能是因为它一般可以作为独立教材来处理,不需要考虑进度;但还有的是跟随“潮流”没有理由的“爱”,成为一种“糊涂的爱”。因此在课堂中经常看到烙饼烙焦了;植的树数不清了;次品找不出了,鸡兔不愿再同笼了……根据教学实践与跟踪调查,课堂中出现困惑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教学目标定位失当。由于教材理解不到位,目标定位发生偏差,以至于有些教师将“数学广角”纳入“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当做“综合实践课”来上(2)数学思考把握不准。由于数学思考的“度”没有把握准确,课堂上出现要求过高的现象,当作奥数课来上,以至于课堂上呈现“沉默是金”;也有出现要求过低的现象,当作平时的技能课来上,以至于“雷声大雨点小”。(3)活动过程徒具形式。很多课堂以美丽的课件来代替活动过程,以至于课堂上眼花缭乱“课件满天飞”,学生的数学思考并没有活动体验的支撑,活动过程徒具形式,难有实效。(4)过度追求生活原型。数学生活化是新课标的理念,但在“数学广角”的内容里过度追求生活化导致对数学模型构建的淡化,以至于课堂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因此,经常听到听课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课太难上了,听也听糊涂了!”面对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一内容,体现其数学价值呢?,我们来看看它在整个教材体系的位和教材编排。“数学广角”不属于“四大板块”内容,但又融入四大板块之中,单独划分单元,其原型是属于奥数训练课,旨在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思想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人教版教材具体编排如下表:册数内容与课题数学思想方法第二册*找规律:探索图案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有序思维第三册*简单的排列:1,2能组成几个两位数?*简单的逻辑推理: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排列组合思想简单推理能力第四册*找规律:铺地砖花纹的规律等差数列的探究规律有序思维第五册*简单的组合: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踢几场球?*简单的排列:3个数字能摆成几个三位数?排列组合思想第六册*重叠问题:参加语文、数学小组的共几人?*等量代换: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一样重?集合思想等量代换思想第七册*运筹问题:烙饼、沏茶、码头卸货等问题*对策问题:田忌赛马。运筹对策论优化思想第八册*植树问题: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封闭方阵中种树等。化归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第九册*数字编码:邮政编码、身份证编码、编学号等数字编码思想第十册*找次品:5件、9件物品中找次品优化思想推理能力第十一册*鸡兔同笼问题、龟鹤同笼问题等化归、数学建模思想第十二册*抽屉原理:4支铅笔放入3个文具盒、5本书放入2个抽屉,怎么放?抽屉原理数学建模思想梳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