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十年建设的成就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提问:教师首先从三大改造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之处提问,让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以后,我国的社会矛盾、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都会发生哪些变化?教师简单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后进入新授课的学习。一、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关于中共八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中共八大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重要观点以及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让学生对此进行简要评价。然后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说明提取历史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同时教师写下副板书:“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政策”,引导学生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再根据学生描述的具体情况,适当归纳总结如下: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必然要发生变化,而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关键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党的工作重心必然要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然后要求学生讨论,应该如何评价八大?为什么说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教师对学生的评论发表意见,进行相应的补充如下: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根据“一五”计划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实践证明,坚持这一方针,我国的经济建设就会顺利发展并取得成效,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和遭受损失。八大以后,进一步探索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如何贯彻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一是如何准备全党整风,正确处理日益突出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教师在讲述本目之前,引导学生回忆1956年的国际形势(苏共二十大、东欧变革等),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我国的领导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及时调整经济计划和经济关系,处理日益突出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国家领导人在后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出现“左”的错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根据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重要观点,明了文章发表的重要性。关于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教师应使学生明了,这使中共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在讲述整风运动开展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联系进行三大改造时出现的问题讲解。在讲解整风向反右派转变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小字内容,让学生了解转变的原因,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反右派斗争的必要性。反右派斗争之所以会扩大化,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对我国领导人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产生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我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缺乏深刻的认识、也没有经验。关于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在总绍时,教师应着重强调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导致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从而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这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讲解本目时,让学生认识到:1956年起,我国进入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完成现代化任务时期。由于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们党和政府犯了“左倾”冒进错误,国际环境不好(教师补充)使我党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以及人民公社会运动都反映了我党在这一时期经济建设上的“左倾”冒进错误。结果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损害农民利益;随后进行的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成为1959~1961国民经济三年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四、“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教师应着重解释为何纠左会转变为“反右倾”:毛泽东从根本上肯定“三面红旗”,不允许别人反对;党的民主生活不够健全。五、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关于十年建设成就:教师首先打出投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农业生产增长情况》表,在结合教材中提到的十年建设中的典型成就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讨论:我们在十年探索中,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