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并会写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这首诗。(重点)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难点)4、积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1.我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3、我能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小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谈。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贺知章1、自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地方可以向同桌请教。2、两分钟后组长进行分工,练习朗读全诗。(5分钟后比一比哪个小组课文读得最好。)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鬓衰老偶尔乡音衰鬓1、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2、三分钟后组长进行分工,组内交流学习结果。(六分钟后检测)2理解诗意回乡偶书偶然作者辞官回家后,感慨很深,于是出于偶然写了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的感触。少小离家老大回,年轻的时候年老的时候(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到家乡。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耳边的头发花白稀少了(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儿童相见不相识,小孩认识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哪里从自己的角度说明离乡时间很长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3体会诗情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一个细节,。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流露出无限的感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笑”能不能改为“请”?这里的“笑”字可以表现儿童围上来询问的精彩场面。同时写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感到好笑的感情变化,所以不能改。(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4练习检测(1)试着把这首诗编个故事,再演一演。(2)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少小老大离回贺知章三十多岁离开家乡,直到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才辞官还乡。他是一个性情飘逸的诗人,据说在长安初次见到李白,就十分欣赏李白的才华,把李白称为“谪仙人”,就是被罚到人间的天上仙人。从此他和李白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李白在贺知章去世后曾经写诗怀念他,说他“迷花不事君”。大诗人杜甫写诗描写贺知章说:“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井底眠”。贺知章晚年告老还乡,唐玄宗把山阴的鉴湖赐给他养老,这首诗就写在他还乡之际。此时他已经八十多岁,离开家有五十年了。一个性情真挚的诗人,在垂暮之年回到久别的家乡,此时的心情无疑会产生最好的诗作。那么,这首小诗妙在何处呢?久别还乡,人老了,可是家乡话一点儿没变,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一直没有改变。可是,自己毕竟离开家乡太久了,天真的孩子们已经把自己当成客人了。这首诗写的是一种惆怅,但我们要理解,它的好处就在点到惆怅就收了尾。忧郁的诗人遇到这样的惆怅,很可能就一步步走向凄凉和愁苦,回忆起自己许多的漂泊、不幸,可贺知章不是,他的惆怅为的是告诉读者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他最爱的地方,因此虽然惆怅,而终究是轻快的。这就是许多初唐和盛唐诗歌的好处,它们总是怀着希望。人生的痛苦、失意总是难免的,但放在一颗怀着希望的心灵里,感觉就不一样了。《回乡偶书》赏析《回乡偶书》赏析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2.积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前两句重返故乡后两句变化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