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旺盛的生命力。我市非公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道路虽艰难曲折,成绩也令人瞩目。为全面了解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状况,探讨进一步促进私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途径,我们会同市工信委、工商局、地税局、工商联等部门,进行了认真调研、深入思考,形成此调研报告。发展成果丰硕喜人近年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总量扩大、速度加快、结构优化、贡献提高的喜人局面,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在繁荣城乡市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是**实现爬坡过坎、追赶超越的希望所在。一是政策扶持更加有力。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2条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扶持力度,补齐工作短板,破解发展难题。特别是在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非公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全市非公经济实现了由量到质的飞跃,涌现出了步长制药、康惠制药、红星软香酥、宝塔山油漆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和企业。目前非公企业中2户已在新三板挂牌、10户在新四板挂牌。具备上市意向的近200户,我市首家a股上市企业陕西康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三是产业类型特色多样。从产业结构看,非公企业及从业人员几乎分布于全市各个行业,进入到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广泛分布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建材、纺织、能化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已经构成比较完整的区域经济特色。四是主动减负助推发展。20XX年,为617户小型微利企业减免所得税578.29万元;为4973户小型微型企业和4054户个体工商户及个人减免营业税1806.74万元;为15户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470.92万元;为29户安置残疾人员企业工资加计第1页共8页扣除1065.18万元;为6户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675.32万元;为41名符合条件的就业创业者减免个人所得税2.49万元。不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善待各类非公经济,范文内容地图助推企业轻装上阵、公平竞争。五是集中建园促进高效。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引导企业合理聚集,连片发展。先后建成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25个,实现工业产值1948亿元。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22亿元。近五年来,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达到“七通一平”18个,“五通一平”13个,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亿多,大部分工业集中区的主导产业占比已达到70%以上,企业发展更加集约化、高效化。现实问题不容乐观非公经济发展虽取得了喜人成绩,但与**在全省“第一方阵”的地位相比,与兄弟地市咄咄逼人的竞争压力相比,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相比,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二是市场发育不成熟。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金融市场化运作不足,融资难度较大。银行对非公企业贷款有相对僵化的标准,而企业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少,无法满足金融机构对于融资安全的基本要求,大都无法获得银行信用贷款支持。目前,我市有10余家民间担保公司承担了非公企业的融资担保,范文写作银行放贷所产生的风险完全转嫁给了担保公司,由此造成银行赚取利息,担保公司承担风险,从而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资源市场化配置滞后,要素流动性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的历史任务是让任何一个生产要素,能够形成一个流动性和竞争性的市场,让要素在市场中自己寻找到最佳效率和最佳配置。但现实中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目前仍是短板,大量的资源配置不是很好,被“捆”起来了,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如,企业需要人才,不知人才在哪儿。人才找岗位,不知哪儿需人才。导致人才、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未能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及时流动到成长性好、发展空间大的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三是推进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政策服务不精细。在政策理解上囫囵吞枣,在政策解读上蜻蜓点水,在政第2页共8页策宣传上大而化之,政策服务可以说是“雨过地皮湿”,实际效果微乎其微,没有真正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