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1、单元内容组成:《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2、单元内容简介及内容间的联系: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观景的所见还写了从观察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生动讲述了科学家无意中发现到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另外,“阅读链接”、“数据袋”、语文园地、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很有利。3、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22个字,会写28个字。2、正确读写本组词语。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5、能将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写下来。(二)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在朗读中感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观察自然界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养成积累习惯。三、本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A、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事物的特点。B、仔细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C、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难点:1、体会作者写作方法。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能将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写下来。四、教学具准备:教具:有关庐山的图片或课件,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查阅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学具:字词典。五、教学措施: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六、课时设置:《古诗两首》2课时《爬山虎的脚》2课时《蟋蟀的住宅》2课时《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课时《语文园地二》3时,共计10。1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设计课题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主备人岳利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课前准备1收集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3.课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设计意图时间个性化处理导入激趣(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学古诗可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古诗。谁来背首诗?(2)老师也带来了些古诗句,请你读读!感受古诗的美!出示: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注意适当解释(3)初步形成对山的认识1、上面的诗句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字,那是——山2、请你谈谈你眼中看到的山是什么样子的!通过有关描写山的古诗名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古诗的兴趣,了解山的特点,为下文学习做铺垫。5分钟初步感悟苏轼眼中的庐山(一)揭示所学内容1、大家谈了自己眼中的山,有位诗人也想谈谈自己眼中的山,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2、师生交流有关苏轼的资料。(二)初读诗句,正音1、出示古诗2、他游览的是什么山呢?他想跟大家谈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诗。3、自由读诗。(配乐古筝《春江花月夜》)4、请学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