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1《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但练习反馈,部分学生第1页共71页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错误百出,细细斟酌,用课本上列举的方法,真的很难一下子精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有学生写80,25和50的最大公因数有学生写5。……而且去问问学生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或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感受,他们都说“烦”,“很烦”,“太麻烦了”。在了解了学生的感受以后,我又重新通过练习概括出了一些特别状况:(1)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第2页共71页的一个数,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数;(2)三种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乘积的状况(“互质数”这个概念学生没有学到):①两个不同的素数;②两个连续的自然数;③1和任何自然数。另外,我又结合教材后面的“你知道吗?”,指导了一下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完成练习时,让学生依据状况,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第3页共71页数。这样,给学生结合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的空间,学生比较喜爱。想来想去,还是真得很怀念旧教材上的“短除法”。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2《倍数和因数》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已有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和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用“列举法”探讨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和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驾驭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常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第4页共71页真正理解、驾驭、推断,须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觉供应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详细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操作实践,举例内化,相识倍数和因数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第5页共71页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使数与形做到了有机的结合。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学问引出了新学问,降低了难度,效果较好。(二)自主探究,意义建构,找倍数和因数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也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我提出“任何一个不是0的自然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视察12,20,16,36的因数,思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是几?最小的呢?让学生的第6页共71页思维有了明确的指向。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加者。整节课中,老师始终为学生创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究并驾驭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得学问。(三)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独立思索——集体沟通——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索,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既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第7页共71页主探究,在随后的巡察中发觉有许多的学生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就确定先沟通再让学生找寻,这样就用了许多时间,最终就没有许多的时间去练习,我认为虽然时间用的过多,但我认为学生探究的比较充分学生也有收获。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