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主备人: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21、22页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估计、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使它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模式: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一、导1、复习导入师: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认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可以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生:我们二年级时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师:回答的很好,那么长度单位除了“米”和“厘米”之外,还有其他吗?生:毫米。师:对,毫米,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师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建立1毫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二、学出示自学提示(自学课本21、22页例1)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当厚度不到1厘米时怎么办?2、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3、1毫米有多长,请在自己的直尺上标出来,思考:1厘米=()毫米4、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三、议1、先让学生自己感知长度单位,通过测量会发现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这个时候怎么办(找学生作答)。2、学生会根据自学提示完成填空。3、师:知道了毫米,那1毫米有多长呢?学生在直尺上标出来。(找不同的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师:那你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吗?1厘米=毫米生:1厘米=10毫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刚好10个1毫米就是1厘米,所以1厘米=10毫米师:说的真好,还有谁也想谈谈你的想法。生:在直尺上一小格是1毫米,10个小格就是1厘米。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毫米。知道了1毫米有多长,那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章都大约是1毫米。(学生自由作答,师加适当的引导)。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四、练1、基础题(做一做第1、2题)(1)(2)2、综合题(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①粉笔长75()A:厘米B:毫米C:米②小红身高120()A:厘米B:毫米C:米③6厘米5毫米=()毫米A:11B:65C:30(2)单位换算1厘米=()毫米40毫米=()厘米3厘米=()毫米80毫米=()厘米(3)用长20毫米的大头针去测量数学课本的长,量了10次,还剩8毫米。数学课本长约多少毫米?3、拓展题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一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