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练习生活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所提示的一个道理是()A.做任何学问需要用圆规、三角板等工具B.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长辈的教诲C.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D.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数学知识2.城市居民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规则是()A.法律B.考试规则C.校规D.市民公约3.以下属于道德规则范畴的有()①宪法②班级文明公约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④民俗风情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下列属于成文规则的有()①校规②交通规则③山区行路的风俗④社区公约⑤首都市民文明公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5.除了成文的规则外,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类规则,它们往往以约定俗成的方式传下来,下列属于这类规则的是()A.上海市民文明公约B.考试不准作弊C.缴纳个人所得税D.过春节贴春联6.在我们的生活中,规则应该是()A.公平的B.公正的C.为人民服务的D.公平和公正的7.在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则的是()A.2007年春节期间,武汉市燃放烟花爆竹实行“禁改限”B.某中学七年级(4)班同学利用班会时间,共同制定“班级建设公约”C.杜鹃特别喜欢红色,所以她买的衣服一般是红颜色的D.湖北土家族人在女儿出嫁时,时兴“哭嫁”的风俗8.学习交通规则的本质是()A.遵守交通规则B.减少交通事故C.懂得与别人分享道路D.了解交通发展的历史9.许多规则来自生活,马路上的斑马线表示的是()A.人行道B.注意行为C.禁止通行D.人行横道10.我国的立法机关是()A.党中央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各级地方政府11.交通规则、体育竞赛规则、法律法规的共同特点是()A.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B.都具有约束力,都具有共同的处罚对象C.都具有强制性,人人都必须遵守D.都具有强制性,都必须由人民法院判决12.下列传媒中不是现代大众传媒的是()A.信鸽传书B.电脑网络C.电视D.无线广播13.使信息的获取更加快捷,而且通过声像使信息传递更加真实,但使用者不能参与到信息传递中的大众传媒是()A.书籍、报纸B.广播C.电视D.互联网14.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8.0级地震。北京震感明显,楼房外空地挤满了惊慌的人群。最先报道此消息的大众传媒可能是()A.报纸B.广播C.杂志D.电视15.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是()A.传承文明B.舆论监督C.获得和传递信息D.休闲娱乐16.小晓爸爸妈妈生活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她爸爸妈妈为了准备结婚嫁妆,家开了许多次家庭会议,你们知道当时最流行的是什么样的嫁妆吗?()①自行车②缝纫机③房子④手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7.现在小晓姐姐准备结婚了嫁妆,你们知道姐姐想要什么样的嫁妆吗?()①电脑②保险③汽车④房子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8.“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属什么原则?()A.量入为出B.节俭C.实际需求D.超前消费19.你认为造成上组漫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A.生活经验的不同B.生活时代不同C.生活观念不同D.代际差异20.传媒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些阶段,下列各项选项中按发展顺序的是()A.口语、文字、印刷、电子B.电子、印刷、文字、口语C.文字、口语、印刷、电子D.口语、文字、电子、印刷21.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不属于古代的是()A.在泰山留下的石刻B.泉州古港图C.浦东新区国画D.竹木简文书22.没有文字以前人们沟通、表达主要依靠的是()A.身体、动作B.语言C.图画D.书籍23.历史学问是指()①社会生活如何变化②古代人物③社会生活为何变化④古代事件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4.下列为第二手资料的是()A、亲身实践报告B、日记C、人民日报新闻D、考古遗存25.我们生活的区域都在不断的变化,下列属于区域变化积极的是()A.人口越来越多B.交通越来越发达C.环境越来越差D.人口迁移越来越频繁二、综合运用题(共50分)26.连线题(7分)A到郊区旅游B在电脑班培训学习①物质生活C去音乐厅听音乐D到书店买书E在餐厅吃饭②精神生活F到医院就诊G在商店选购服装27.自由撰稿人张明的一天。8:30~9:00早餐,收听《城市之声》9:00~12:00学习电视大学课程13:00~14:00午餐、午休14:00~16:00撰稿16:00~17:00投稿报社揭露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