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辛亥革命第13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2【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3知识整合1各小组讨论自主预习的结果,并找到疑点。2派两个小组代表口头展示探究结果。3其他组对展示结果进行评价。4背景概况评价必然性:可能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①经济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②思想基础:③组织基础:④军事准备:⑤有利时机:第13课辛亥革命启蒙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革命党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昌防务空虚。561.爆发:2.高潮:3.结果: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元旦)背景概况评价第13课辛亥革命①概况:时间、总统、首都、国旗、纪元、性质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概况:时间:总统:国旗:国都:性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南京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政权7合作探究1.先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探究一,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方法指导:探究方法指导:依据材料归纳观点:观点源自材料,归纳要精准。依据材料归纳观点:观点源自材料,归纳要精准。2.2.请第三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展示探究一结果,其他请第三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展示探究一结果,其他小组负责评价。小组负责评价。评价建议:①书写是否工整;②是否出现知识错误;8“皇帝倒了,符号变了”“巩金瓯,承天幡,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清国歌1911》“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临时政府之民国国歌1912》“朕即国家”“五族共和”两个国歌反应的最大不同是什么?封建专制资—民主91.爆发:2.高潮:3.结果: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元旦)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背景概况评价第13课辛亥革命①概况:时间、总统、首都、国旗、纪元、性质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意义)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1912)(1)(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①①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主权在民;民族平等③③三权分立;责任内阁三权分立;责任内阁②②国民权利国民权利;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立法权立法权行政权行政权司法权司法权------参议院参议院((有权选举、弹劾总统有权选举、弹劾总统))------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法院法院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2)目的:(3)性质:(4)意义:限制袁世凯独裁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积极意义111.爆发:2.高潮:3.结果: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元旦)①概况:时间、总统、首都、国旗、纪元、性质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意义)背景评价第13课辛亥革命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过程: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概况12合作探究1.先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探究二,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方法指导:探究方法指导:依据材料归纳观点:观点源自材料,归纳要精准。依据材料归纳观点:观点源自材料,归纳要精准。2.2.请第五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展示探究一结果,其他请第五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展示探究一结果,其他小组负责评价。小组负责评价。评价建议:①书写是否工整;②条理是否清晰;③是否根据材料归纳;13背景概况评价第13课辛亥革命1.性质:2.功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上: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沉重打击侵略势力。经济上:推动了民资发展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奠基;社会习俗上:革除旧俗,促进社会进步14背景概况评价第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