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须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安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共享。《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1第1页共22页[教学目标及重点]1、进一步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2、体会并学习作者“喜爱读北大的书,更喜爱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别的思想感情。[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多媒体投影仪第2页共22页[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田晓菲和我差不多大,记得读中学时,常在《语文报》上读她的诗和文章,她的诗作和经验曾经对少年的我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是我当时的偶像之一。她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许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经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世界儿童诗歌竞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高校英语系破格录用,后来,她又考取了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第3页共22页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高校建校九十周年写的。她是个有志向、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高校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整体感知老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要求学生将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留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第4页共22页(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以学生自主探究探讨为主,老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你认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明确:(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⑴“我聚精会神地凝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异、喜悦与感动,静静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憧憬,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⑵“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簇新’了吗?”这个情节特别好玩,它表达了第5页共22页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特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⑶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傲慢,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骄傲!”“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建,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翱翔!”“喜爱读北大的书,更喜爱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几个第6页共22页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酷爱、感谢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很多书,结识了很多人;北大让作者起先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溢、更加丰富。⑷“我没有遗忘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绚丽的珍宝。“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培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挚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这些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作者对北大的酷爱、思念以及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愿。第7页共22页通过让学生对以上句子的细读、感受、理解,师生可以做出这样的归纳:文章综合起来就是表达了作者憧憬北大,酷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片情意。2、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明确: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酷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第8页共22页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