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新疆兵团第四师六十六团一中执教老师:孙美萍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妈妈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涌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的故事。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对童话的教学要求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位,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启迪。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了以人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的丰富想象力。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习旧引新(设计理念: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加深记忆.)1、认读本课的生词。(课件出示生词)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3、师小结:同学们生字掌握的很好,能用简短的语句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悟小姑娘无私广博的爱心吧!二、探究故事背景体悟自然界的“干渴”(设计理念:“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语言文字的渲染下一幅灾难图就深深地印在孩子心灵,为下文的阅读做了好的情感铺垫。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师: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从一个空木罐最后变成了七颗美丽的钻石,真是太神奇了。那你知道这个神奇的故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吗?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到故事发生的背景的段落。1、学生自读课文。2、学生交流汇报。3、师:说说你们是怎么理解“大旱灾”?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大旱灾的情况。5、师:你从那些词语感受到旱灾的严重?(“所有、都、也都、焦渴而死”)6、师: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什么?(水)谁还想把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学生读第一自然段。7、小结:是啊,没有水等待我们的就只有——死亡三、精读课文,领悟内涵(设计理念:在默读的基础上,画出重点词句,完成填空,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的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学习意识,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学习读书的方法。)师:小姑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拿起水罐走出了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仔细地读课文,看看围绕“水”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又说明了什么?1、小组内完成表格填空。(课件出示表格)小姑娘做了什么水罐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学生完成表格后集体交流小姑娘做了什么水罐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出门为母亲找水水罐装满了水孝心把水分给小狗喝变成了银罐关心、爱护小动物母女俩推让水变成了金罐孝心母爱把水给路人喝跳出七颗钻石,涌出巨大水流关爱他人乐于助人3、感情朗读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谈感受(设计理念:在完成表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的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四、激发想象,领会爱的广博无私(设计理念:让学生融入到文本中,与文本的中心碰撞,再次领悟爱心)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想象一下,有了水流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思考后回答)3、再读课题,说说作者为什么以“七颗钻石”,而不用“水罐”做题目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交流)4、师小结: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五、课堂总结(设计理念: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梳理的过程。)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学习方法。板书设计:七颗钻石空水罐孝心装满水爱孝心银水罐关心、爱护小动物金水罐心孝心母爱七颗钻石关爱他人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