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3期(总第380期)金融理论与实践国内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计价应用现状及启示殷鹏飞1,徐景2(1.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200120;2.上海银行,上海200063)摘要:内部资金转移计价(FTP)是商业银行实施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国内的大型商业银行已在实践中逐步使用FTP,而一些中小银行尚处在探索或尝试建立的过程中。本文总结了当前国内FTP应用的核心功能,包括剥离利率风险、实施分条线考核、指导定价和优化资源配置、适应利率市场化发展需要等四点主要用途,并就FTP在计价对象、曲线构建、计价方法、转移价格、定价频率、计价工具、组织推进和考核实施等八个方面比较了国内应用的异同。最后提出关于FTP实施的五点建议。关键词:内部资金转移计价;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3-0031-04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Abstract:FundsTransferPricing(FTP)isakindofimportanttoolforcommercialbanks’internalman-agement.ThelargecommercialbanksinChinahasbeenusingFTPgraduallyinpractice,however,thesameachievementhasbeenlimitedfromsomesmallandmediumbanks.ThispapersummarizedthecorefunctionsofFTP’sapplicationsincludingfourimportantusages,andcomparedthedifferencesandsimilaritieswithFTP’seightaspects.FivesuggestionsaboutthecarryingouttheFTPweregivenintheend.KeyWords:FundsTransferPricing;CommercialBanks;InterestRateRisk;InterestRateMarketiza-tion收稿日期:2011-01作者简介:殷鹏飞(1979-),男,安徽合肥人,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资产负债管理、产品定价;徐景(1983-),女,上海人,管理学学士。内部资金转移计价(以下称FTP,FundsTransferPricing)是商业银行通过司库与业务经营单位(或条线)之间进行有偿转移资金,实现核算资金成本和收益、集中利率风险、开展条线产品考核等管理目标的工具。在西方商业银行,FTP已成为银行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极为广泛和成熟。国内商业银行对FTP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但真正实施和推广这项工具,则仅是近几年的事情。目前,五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均已实施了内部资金计价管理,一些中小银行则尚处于探索或尝试建立的过程之中。但毫无疑问的是,FTP模式势必成为资金管理的主流方向,并将对国内银行的业绩和核心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国内商业银行FTP的核心应用(一)剥离利率风险并集中至总行风险管理部门,产生专业专注的管理效果;锁定存量业务利差以使分支机构或部门能致力于增量业务的拓展和服务的优化。内部资金计价的基本原理是实现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剥离与集中。总行可以通过内部资金价格的调整平抑外部基准利率变化对分支机构或经营行的影响。虽然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存差行产生的资金错配收益将会被总行调整(一般作为对总行实施利率风险剥离和管理的补偿),但频繁或激烈的基准利率变化则将使分支机构的损益产生较大的波动,不利于客观公平评价其当年的损益情况。在差额模式下,分支行需要关注资产负债缺口的敏感性变化,预判未来基准利率的走势并调整缺口方向,这将直接影响到业务经营的效率。实施内部资金计价【金融观察】312011年第3期(总第380期)金融理论与实践后,总行可以调整内部资金利率使之与外部利率发生同向变化,进而使存量业务的利差水平在利率调整之后得到锁定。支行在升息后只需继续做好业务拓展工作而无需更多关注央行调息的频率,从而使总行年初制定的经营意图得到一以贯之的执行。(二)分产品制定的转移价格曲线使业务条线、产品线、客户经理等方面的考核难题迎刃而解;灵活的战略性调整工具能清晰传达总行的业务发展导向,提升全行经营效率。传统的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由于仅对系统内上存头寸或拆借资金计取资金收益或成本,导致分产品的盈利水平无法准确衡量,并影响到分条线的绩效考核管理。在内部资金全额计价应用中,FTP曲线族按照产品区别设置,并且能将曲线价格用于逐笔账户的转移计价,由此可向上追溯实现条线-产品-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