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从精神上关心人,从思想上凝聚人,从行为上引导人2006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指出:“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育中特殊重要的岗位”。为什么班主任是特殊重要的岗位?因为任何人都要经过小学、中学逐步成长起来,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教导,上自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人人如此。所以,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极大。美国教育家古诺特指出:“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叫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因此,教育部文件强调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高的教师担任。”这就是说,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要想胜任班主任工作,就需要逐步走向专业化。然而在以往人们的观念中,似乎班主任不需要专业化训练,只要能做教师就能当班主任,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任课教师担任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他们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而班主任的职责是全面关心学生德、智、体、美、心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一职责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要远远超过一般的任课老师,因为教学工作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环节,班主任不但要参与教学工作,而且他更多地要关心学生的身体、道德、审美、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劳动,必须经过更加严格的专业化培训才能胜任。过去人们往往把教师分为两类:一类叫经师,一类叫人师。“经师,谓专门名家教授有师法者;人师,谓谨身修行,足以范俗者。”所谓经师是专门传授知识,教学生做学问的老师;而人师则是从德、识、才、学各方面为学生树立楷模、教学生做人的老师。常言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是由于会做学问的人不少,故易得;而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并善于育人的就不多见了,故难求。班主任是集经师和人师于一身的人,他既要教学生做学问,又要教学生做人,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社会公民。因此,它是学校中特殊重要的岗位。班主任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人是天底下万事万物中最复杂的一类,所以,培养人的教育劳动也就成为最复杂、最有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如果出了不合格产品,那将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可见班主任责任的重大,非专业化不可。班主任的天职是育人,育人须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以人为本的教育应当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我们知道,人的成长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和精神的丰富完善。身体的健康离不开体育锻炼,而精神的成长则离不开德育、智育、美育和心育的协调一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身心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去教育和引导,然而,相比起来,孩子1的精神成长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心血,去关心与呵护。这是因为良好品德的形成,聪明智慧的开发,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及心理机能的优化等等,这些与身体的成长还有所不同,它们无一不是教育者关怀和引领的结果。因此,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在学生的精神成长方面花大气力,下大功夫。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作为“精神关怀者”,他要从精神上关心人,从思想上凝聚人,从行为上引导人。他所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因此,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它准确地反映了班主任教育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班主任以精神关怀培养学生的关怀精神。所谓“精神关怀”,就是要“关怀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即关怀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成长关怀他们当下精神生活状况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它表达了班主任首要的、根本的任务,虽然一般的科任教师也要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但是,给学生精神关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