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期第三次月考测试题(15—21课)一、选择判断(64分)1.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A.核反击B.海上巡逻C.空中侦察D.两栖作战2.最能体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兵种是()A.潜艇部队B.海军陆战队C.空军D.导弹部队3.人民海军诞生的时间是:()A、1949年1月B、1949年4月C、1949年10月D、1949年11月4.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7.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其背景主要是()A.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怀疑中国搞“颠覆”B.亚非国家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D.亚非国家过去经历的遭遇不同9.1960年尼克松在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有六亿人口的政府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这表明()A.尼克松要承认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势均力敌C.美国统治阶层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出现分歧D.美国政府要与台湾当局断绝往来10.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11.中美建交的时间是:()A.1949年10月B.1958年10月C.1972年1月D.1979年1月12.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一边倒”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③④13.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早由中印双方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提出B.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该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D.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4.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是在:()A.第25届联合国大会上B.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C.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D.第28届联合国大会上15.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代表团是()A.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代表团B.美国乒乓球队C.美国橄榄球队D.美国芭蕾舞团16.新中国外交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经济的发展B.综合国力的增强C外交政策的成熟D.国际形势的变化17.“WTO”指的是()A.欧盟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18.目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A.140多个B.160多个C.180多个D.200多个19.下面三列外交事件反映的共同信息是()毛泽东会见非洲朋友邓小平会见非洲客人胡锦涛在中非峰会话A.我们的朋友遍天下B.非洲是最早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洲C.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D.中非人民联合开展反帝、反殖、反霸斗争20.中日建交的时间是:()A.1949年10月B.1958年10月C.1972年1月D.1979年1月21.被称为中国“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A.杨振宁B.钱学森C.李四光D.邓稼先2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A.1958年B.1960年C.1964年D.1968年23.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袁隆平B.华罗庚C.钱学森D.邓稼先24.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是在()A.19世纪末B.20世纪初C.20世纪末D.21世纪初25.中国科技发展的“863计划”形成于()A.1978年B.1986年C.1996年D.2002年26.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